《秋水》原文和译文

  【原文】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1),时无止(2),分无常(3),终始无故(4)。是故大知观于远近(5),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6),故遥而不闷(7),掇而不跂(8),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9),故生而不说(10),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11),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12)?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译文】

  河神说:“这样,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9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孟浩然――《宴包二融宅》

    《宴包二融宅》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一作宴鲍二宅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3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596
  • 《赠汪伦》鉴赏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留别。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

    古诗文 2022年5月23日
    123
  • 《捕蛇者说》(节选)和《陶侃惜谷》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捕蛇者说》(节选)和《陶侃惜谷》,完成17~21题。(14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118
  • 初中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王翦将兵》

    初中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35
  •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阅读答案及翻译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