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翻译赏析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前言】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属七言乐府作品。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注释】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翻译】

  看到彩云想起她的衣裳,看到花儿想起她的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鉴赏】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20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伯牙绝弦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

    古诗文 2020年3月4日
    748
  • 公鼐府宅文言文

    公鼐府宅文言文   公鼐府宅·记   序   明朝后期,翰林学士公鼐执教东宫,时任礼部侍郎,御敕赐于乡邑造府建宅。   其故址在今蒙阴县邑内,古城区,原县署之地。汶溪石拱桥西二百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45
  • 苏轼与苏辙《江上看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1
  • 《凤栖梧·兰溪》译文及赏析

      《凤栖梧·兰溪》   宋代:曹冠   桂棹悠悠分浪稳,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   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0
  • 郦道元《水经注·易水》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易水又东与濡水合,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东流与源泉水合,水发北溪,东南流注濡水。濡水又东南,径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0
  • 《植灵寿木》翻译赏析

      《植灵寿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