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原文及译文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①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②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之陶。以为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朱公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有删改)

  【注】①二者形:懂得了这两点。 ②食:通“蚀”,腐烂、腐蚀。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

  A.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资:蓄积

  B.国富,厚赂战士。赂:赠与钱物

  C.适齐为鸱夷子皮。适:到

  D.子孙修业而息之。息:停止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修之十年,国富。

  B.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C.间行以去,之陶。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4分)

  (2)以为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4分)

  9.请简要概括范蠡将治国的思想用于治家的具体做法。(4分)

  参考答案

  6.(3分)选D (息:滋生,生长。)

  7.(3分)选C ( 动词,到、往。其他选项为代词。)

  8.(8分)⑴(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反”1分,“出”1分,句意2分)

  ⑵(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买卖货物的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得到财富。(“以为”“为生”“致”各1分,句意通顺1分)

  9.(4分)①利用陶地的地理优势进行商业交易;②治理产业,囤积居奇;③散财行仁德之事;④把握时机,选择贤人。(1点2分,答出2点即可)

  参考译文:

  从前,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于是任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完好牢靠,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了陶邑。(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买卖货物的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得到财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朱公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20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荀子非相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非相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9
  • 文言文虚词“之”的常见用法归纳

    文言文虚词“之”的常见用法归纳   “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此本文对“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   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7
  • 游春曲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王涯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古诗文 2020年3月2日
    678
  • 砚眼

    原文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49
  • 描写华山的古诗句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3
  • 卢纶·《照镜见白发》赠友人诗

    卢纶·《照镜见白发》 见君何事不惭颜,白发生来未到山。 更叹无家又无药(2),往来惟在酒徒间(3)。   【注释】 (1)韩山人:隐者,生平不详。 (2)无…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8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