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一绝原文和赏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即荆轲。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写易水送别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壮采,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感慨。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56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文言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文言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每课一练1、《文言文两则》练习   一、形近字组词。   弈( ) 俱( ) 援( ) 盂( )   奕( ) 惧( ) 缓(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5
  • 【双调】水仙子(玉笙吹老碧桃花)

             张可久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03
  • 黄宗羲《原君》“后之为人君者不然”阅读答案及翻译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3
  • 宿灵鹫禅寺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03
  • 文言文提升《岳阳纪行》附答案解析

    文言文提升《岳阳纪行》附答案解析   岳阳纪行   袁宗道   从石首①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3
  • 幽居初夏翻译赏析

      《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古诗词全文如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1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