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故夫知效一官”中的“故”字意义相同的是( )(2分)

  A、故遣将守关者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D、故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旬有五日而后反 B、而御六气之辩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13、翻译以下句子。(6分,每小题2分)

  ⑴虽然,犹有未树也。

  ⑵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⑶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参考答案

  11、 D

  12、 C

  13、⑴虽然这样,还有没树立的。

  ⑵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⑶雄伟的大洲像雾一样涌起,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

  二: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效:授予。

  B.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加:更加。

  C.虽然,犹有未树也——树:树立。

  D.彼且恶乎待哉——恶:怎么,什么。

  2.宋荣子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的原因是( )

  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C.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鹚一样所见甚小。

  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参考答案

  1.A

  2.C

  3.D

  4.①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

  ②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

  附加注释

  (1)效:胜任。官:官职。

  (2)行(xíng):品行。比:合。

  (3)合:使…满意。而:通“能”,能够。征:征服。

  (4)宋荣子:一名宋钘(jiā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喜笑的样子;犹,通“繇”,喜。

  (5)举:全。劝:勉励。

  (6)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7)定:认清。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8)境:界。

  (9)数数(shuò)然: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样子。

  (10)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11)泠(líng)然:轻妙飘然的样子。善:美好的。

  (12)旬:十天。有:又。

  (13)致福:求福。

  (14)虽:虽然。待:凭借,依靠。

  (15)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16)御六气之辩:驾驭六气的变化。御,驾驭、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的意思。

  (17)彼:他。且:将要。恶(wū):何,什么。

  (18)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 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

  (19)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无作为,故无功利。

  (20)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不立名。

  参考译文

  所以,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顺应一乡群众,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要求,才能可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如同斥鷃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而且世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即使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没有拼命追求。他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是有所依靠。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58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语言风格)

    不同类型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豪迈飘逸、李商隐的隐晦朦胧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要求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进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0
  • 召公谏厉王弭谤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

    古诗文 2020年3月20日
    806
  • 秋浦途中(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秋浦途中   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九月由黄州刺史迁池州刺史。唐池州治所为秋浦县(今安徽贵池),这首《秋浦途中》当作于由黄州赴池州任所之时。诗中描写了途中所见和由景物所生发的…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344
  • 十首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分享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是个和家人或朋友欢度的好日子。这么热闹的日子,诗人们最是喜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句,今天呢就把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4
  • 文言文《项脊轩志》赏析

    文言文《项脊轩志》赏析   归有光是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他的古代散文成就很高,被后人赞誉为“明文第一”。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文言文《项脊轩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110
  • 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项梁起事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9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