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字东壁,父言闻,以医为业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时珍,字东壁,父言闻,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规。善医,即以医自居。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数诸家,心殚厘定。优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勋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有当析而混者,葳蕤、女萎二物,并入一条;有当并而析者,南星、虎掌一物,分为二种。生姜、薯芋,菜也,而列为草品;槟榔、龙眼,果也,而列木部。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复者芟,缺者补。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又著《过所馆诗》《医祟》《脉诀》《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搜罗百氏,探访四方,始於嘉靖壬子,终於万历戊寅(公元1593年)。凡二十八年而成书。旧本附方三千九百三十五,增千一百六十一。

  赞曰:“李公份份,乐道遗荣;下学上达,以师古人。既智且仁,道熟以成;遐以媲之,景纯通明。”

  ①份份:同“彬”,文质兼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试于乡不售售:考试得中。

  B.惟耽嗜典籍 耽:爱,喜欢。

  C.有当析而混者析:分开。

  D.僭肆删述僭:虚假,不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李时珍为著《本草纲目》一书“下学上达”的一组是(3分)

  ①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 ②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数诸家

  ③辨百谷,尝众草 ④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⑤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 ⑥搜罗百氏,探访四方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时珍善于钻研。少年时参加科举考试失利,于是十年不出家门,潜心诗书,广泛涉猎各门知识,。因为擅长医学,于是就以医者自居。

  B.七十六岁时,李时珍写了一封遗表。其中,他叙述了自己修改《本草纲目》的缘由:“本草” 之前虽历经几朝修补,但仍存在许多错误。

  C.《本草纲目》的创作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炎皇辨百谷、尝众草、遵伯高之法剖析了经络的始末缘由,写下《神农本草》,为它打下基础。

  D.李时珍修改的《本草纲目》较以前的医书更为系统些。除了对草药进行说明、辨误外,还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草药的产地、气味、主治等。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2)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参考答案

  4.D(越礼,过分)

  5.D(①写因李时珍医术高明被封官③炎黄行为④轩辕行为)

  6.C(向歧伯学习,遵循伯高的方法是轩辕的做法 《神农本草》三卷作者不是炎黄)

  7.⑴因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于是)就被推荐到京都太医院任副总管。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写作《本草纲目》一书。(句意2分,活、暴、厥各1分。)

  ⑵上自古代典籍,下至稗官野史,凡是有关记载药物的内容,没有什么不收录采摘。虽然名为医药书,实际上包罗了许多事物的道理。(句意2分,坟典、靡、赅各1分。)

  参考译文: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他父亲叫李言闻,以行医为业。李时珍在十四岁时补做国学学生,三次参加乡试没有中举。读书十年不出家门,广泛学习,没有不思考的。他尤其擅长医学,就以医生自居。楚王听说李时珍后,召他去做王府“祭祠”,并兼管王府医疗事务。因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于是)就被推荐到京都太医院任院判。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写作《本草纲目》一书。

  在七十六岁那年(公元1594年) 他写了份遗表,交给了他的儿子李建元。内容大致是说:我从小就受体瘦多病之苦,到了成年又像钝椎一样笨拙,只是我却沉湎在经典书籍中,勤奋切磋反复琢磨,收集诸家学术观点,竭尽心力整合。特别担心的是《本草》这本书,对人十分重要,但错误确实很多,我私下进行校订,经历了整整三十年,才算有了最终结果。上古时炎帝就辨别各种谷物,尝遍百草,通过药的气味分辨它的药性和毒性;轩辕,向歧伯学习,又按着伯高的指导,剖析了经络的始末因由,于是有了《神农本草》三卷。待到了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归纳了药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唐高宗时又命李勋对“本草”重新加以编写修正,长史苏恭上表申请增加新药一百一十四味。至宋太祖时,又命刘翰对此书进行了详细校正,仁宗再次下诏要求补加注释,又增添了一百味药。唐慎微合编为《证类》。《本草》修补了各个版本,从此可以认为它是一部较系统全面阐述草药的书籍。可是仔细认真的考证这本书的内容,(发现)仍有不少瑕疵。有应当分开但混在一起的,葳蕤和女萎两种东西,合并在了一起;有原本应当合并但分开的,南星与虎掌是一种东西,但却分为两类。生姜还有山药,已成为日常菜蔬,而被列为草药;槟榔与龙眼,是水果,但又把它列为了木部。像这样的混淆,不能一一列举。我不是不自量地对此书进行超越常规的肆意删改,而是把重复的地方去掉,有缺漏的进行补充。原有药物一千五百一十八味,今天增加的有三百七十四味;而把它们分为了十六部,共有五十二卷。以正名的为主纲,而将附加解释的条为目,后又加以集中的说明。辨别了更正了差误、以往的疑似,而又详细地说明其产地、气味、主治等。上至历代的经典,下至手记,凡是有所涉及的,无不进行收入整理。虽然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

  在万历年间,皇帝诏令朝廷内外献书,李建元把父亲的遗表呈递了上去,皇上命令礼部进行誊写,下发到了二地京都、各省的布政司进行刻本发行。

  李时珍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又写了《过所馆诗》《医祟》《脉诀》《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但诗文及其它文集都失传,唯有《本草纲目》留传在世。他搜集了多家著述,出访各地,从嘉靖壬子年开始,到万历戊寅年为止。共用了二十八年才完成此书。旧书附有方法和药理,共计三千九百三十五条,新增加的就有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评价说:“李公文质兼备,他执守敬业,抛弃荣华富贵;向下学习向上通达,向古人学习。他既智慧又仁爱,医道成熟以至大成;前人谁能和他媲美呢,只有西晋时的学者郭璞(字景纯)和梁代的陶宏景(字通明)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58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晁端礼 咏月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阑…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8
  • 陈禾节选文言文翻译

    陈禾节选文言文翻译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禾节选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禾节选文言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7
  • “今日相逢悲白发,同时几许在青云”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今日相逢悲白发,同时几许在青云。”这两句是说,今天我们相逢,大家都已满头白发,而今青云直上官居高位的却有几个?朱湾曾隐居不仕,放浪江湖,寄情诗酒,屡召不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0
  •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全诗翻译赏析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出自宋代诗人曾几的《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3
  •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久中墓志铭 曾巩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后二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4
  • 《闲情记趣》文言文和翻译

    《闲情记趣》文言文和翻译   引导语:《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亦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言文,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闲情记趣》文言文和翻译,欢迎阅读! 闲情记趣…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