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原文及译文

  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十余岁,能属文,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

  穀性急率,尝与兖帅安审信集会,杯酒相失,为审信所奏。时方姑息武臣,穀坐责授太常少卿。尝上言:“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至于闾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奴婢病亡,亦须检验。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从之。俄拜中书舍人。尝请教习乐工,及禁民伐桑枣为薪,并从其请。开运三年,赐金紫。

  契丹主北归,胁穀令从行。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军士意其诈,持刃陵胁者日数四。穀颇工历数,谓同辈曰:“西南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王者出。契丹主必不得归国。”及耶律德光死,有孛①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遂归汉,为给事中。

  世宗尝谓宰相曰:“朕观历代君臣治平之道,诚为不易。又念唐、晋失德之后,乱臣黠将,僣窃者多。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以进。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惟穀与窦仪、杨昭俭、王朴以封疆密迩江、淮,当用师取之。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及览其策,忻然听纳,由是平南之意益坚矣。

  显德三年,迁兵部侍郎,加承旨。世宗留心稼穑,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穀为赞辞以进。显德六年,加吏部侍郎。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榖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太祖甚薄之。尝自曰:“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貂蝉冠尔。”盖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

  选自《宋史?陶榖传》

  【注】①孛:彗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穀坐责授太常少卿 坐:因……获罪

  B.必俟台司判状 俟:等待

  C.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 率:大都

  D.世宗自克高平 克:克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陶穀敢于谏言的一组是()(3分)

  ①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②尝请教习乐工,及禁民伐桑枣为薪

  ③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

  ④当用师取之

  ⑤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

  ⑥盖有意大用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榖性格急躁坦率,曾经与兖帅安审信聚集在一起,杯酒间失言,被审信上奏给了皇帝。

  B.陶榖精于历数,他看到西南五星连珠,看到彗星光芒直指北面时,就预言契丹会有事情发生,结果两次预言都很准确。

  C.世宗经常训练军队,讲习武道,想着统一天下。当看到陶榖等提出的应当用军队来攻取的策略时,世宗欣然听从了他的意见。

  D.当初,太祖将要受禅时却没有受禅的文章,在旁边的陶榖等就从怀中拿出了一篇文章,说自己已经写成了,太祖十分看不起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契丹主北归,胁穀令从行。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5分)

  (2)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5分)

  参考答案:

  4.D克:攻克

  5.C ③说的是其他人对皇上的建议,不是陶榖的行为;⑤是说陶榖的预言;⑥是说陶榖认为自己有大用。

  6.B 原文讲了陶榖两次观天象预测未来之事,但是第二次预测没有说结果是否符合他的预测。

  7(1)契丹主向北回归时,胁迫陶榖,令他随行。陶榖逃走隐匿在寺院中,穿着粗布衣,假装成僧人的样子。(胁、阳、状各1分,大意2分)

  (2)现在中原刚刚安定,吴、蜀、幽、并还没有平定归附,声威教化还没能散布到远方,应令近臣各自写论策,宣扬倡导经世济民的策略。(平附、被、经济各1分,大意2分)

  译文

  陶穀字秀实,是邠州新平人。他本性唐,为了避晋祖的讳而改姓陶。十多岁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从家中被征召,担任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之职。

  陶穀性子急躁坦率,曾经与兖帅安审信聚集在一起,杯酒间失言,被审信上奏给了皇帝。当时正宽待武臣,陶榖因为这获罪,被降级授予太常少卿之职。他曾经上奏说:“近来去西台,每次都见到台司审察案子,很少有立即决断的。甚至坊间夫妇间有小的争吵,也要拖延好长时间,街市中的死亡丧葬之事,也一定要等台司的判决书,奴婢们病死了,也必须经官府检验。官吏们趁此机会做坏事,要求不停止,结果有时会过了十几天都不能够埋葬。希望重新申明条令来革除这些弊端。”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不久拜为中书舍人。曾经请求训练乐工,以及禁止百姓伐桑树、枣树做柴火,皇上同意了他的全部请奏。开运三年时,朝廷赐他金鱼袋及紫衣。

  契丹主向北回归时,胁迫陶穀,令他随行。陶穀逃走隐匿在寺院中,穿着粗布衣,假装成僧人的样子。军士们发现他是假装的,持刀一天威胁他好几次。陶穀很精通天道,对同行的人说:“西南五星连成一串,汉地应当有能够称王的人出现。契丹主一定不能回到他的国家。”等到耶律德光死后,有光芒强盛的彗星光芒直指北面,陶穀说:“从此契丹会自相残害,永远也不会扰乱华夏了。”于是就回到了汉,做给事中。

  世宗曾经对宰相说:“我看历代君臣治理太平之世的方法,确实都不容易。我又考虑到唐、晋有过错之后,作乱的臣子及狡猾的将领们,越礼偷窥社稷的人很多。现在中原刚刚安定,吴、蜀、幽、并没有平定归附,声威教化还没能散布到远方,应令近臣各自写论策,宣扬倡导经世济民的策略。”于是就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多人,各自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进献。这些论策大都以修文德、使远方的人归顺为主要意图,只有陶穀与窦仪、杨昭俭、王朴认为疆界十分接近江、淮,应当用军队采攻取这些地方。世宗自从攻克高平后,经常训练军队讲习武道,想着统一天下。等到看到陶穀等的策略后,愉快地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因此平定南方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显德三年,被升为兵部侍郎,加授承旨。世宗关心农业,命工匠在木头上雕刻耕夫、织妇、蚕女的样子,将其放在宫中,思考大力鼓励农桑的方法,陶穀写赞辞采进献。显德六年,朝廷加封他为吏部侍郎。

  当初,太祖将要受禅,没有受禅的文章,陶穀在旁边,从怀中拿出一篇文章进献说:“已经写成了。”太祖十分看不起他。他曾经自言自语道:“我的头骨外形不同寻常,应当戴貂蝉冠。”大意是他应被委以重任,人们大多耻笑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61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汤和,字鼎臣,濠人,与太祖同里闬”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汤和,字鼎臣,濠人,与太祖同里闬。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部勒群儿。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郭子兴初起,和帅壮士十余人归之,以功授千户。从太祖攻大洪山,克滁州,授管军总管。从取…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9
  • 仲尼相鲁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原文】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①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君)不如阴②重孔子,设以相齐。…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139
  • 古诗之零陵郡次新亭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范云

    作者:范云 朝代:〔南北朝〕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之零陵郡次新亭译文及注释 之零陵郡次新亭译文 岸边的树木隐隐绰绰地飘浮,…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75
  • 方干过申州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申州作》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此诗开头两句描述战乱对百姓生命的摧残;中间四句分别从村居、郊野来写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最后两句以寥廓的画面引导读者思考战乱的不义,激发人们对战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85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宋太宗学书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宋太宗学书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8
  • 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9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