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原文及译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参考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好处,反而有害。

  注释:

  闵(mǐn)——通“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谓——对……说

  芒芒然——疲劳的样子。芒:疲乏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惫,劳累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枯萎。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子:儿子

  予: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谓其人曰(对…说)

  今日病矣(累)

  予助苗长矣(我)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放弃)

 2.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3.与“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其子趋而往视之

  B无丝竹之乱耳

  C渔人甚异之

  D水陆草木之花

  4.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本文内容。

  揠苗助长

  5.请你谈谈读完这篇短文后受到得启示。

  万物应当顺其自然。不能做那种投机取巧的人

  二: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翻译

  3.成语及道理

  参考答案

  1.担忧 劳累赶去 放弃

  2.(1)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

  (2)(这样做)不只是毫无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

  3.拔苗助长

  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61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景公外傲诸侯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景公外傲诸侯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2
  • 简单的《雁冢》文言文翻译

    简单的《雁冢》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向来是语文考试的重难点,下面是简单的《雁冢》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无锡县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78
  • 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句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明月出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7
  • 欧阳修文集――卷五十六・居士外集卷六

      ◎律诗七十三首   〈自西京至京师作。起明道元年,尽至和二年。〉   【双桂楼〈明道元年〉】   嘉树丛生秀,兹楼层汉傍。飞甍临万井,伏槛出垂杨。卷幕晴云度,披襟夕籁凉。山河瞻…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81
  • 《一地阳光雨露》原文阅读

      奶奶来我们周家时捎上了四哥。三岁的四哥皮包骨头,一身软塌无力,抻一下,再抻一下,如一根细线松紧般拉长又缩短,奶奶就觉得心一紧一松,一收一缩,隐隐地作痛。   不管四哥的身体如何…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8
  • 琴歌全诗意思及解析_唐代李颀

    全诗原文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