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原文及译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参考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好处,反而有害。

  注释:

  闵(mǐn)——通“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谓——对……说

  芒芒然——疲劳的样子。芒:疲乏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惫,劳累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枯萎。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子:儿子

  予: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谓其人曰(对…说)

  今日病矣(累)

  予助苗长矣(我)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放弃)

 2.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3.与“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其子趋而往视之

  B无丝竹之乱耳

  C渔人甚异之

  D水陆草木之花

  4.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本文内容。

  揠苗助长

  5.请你谈谈读完这篇短文后受到得启示。

  万物应当顺其自然。不能做那种投机取巧的人

  二: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翻译

  3.成语及道理

  参考答案

  1.担忧 劳累赶去 放弃

  2.(1)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

  (2)(这样做)不只是毫无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

  3.拔苗助长

  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61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中生文言文翻译十大技巧

    高中生文言文翻译十大技巧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0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习题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习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1
  • 常见古诗歌愁苦类意象及含义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⒈ 梧桐。凄凉悲伤,愁思的象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50
  • 《精卫填海》的文言文

    《精卫填海》的文言文   每一篇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大家都要重视文章的大致意思的掌握,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精卫填海》的文言文,欢迎阅读!   《精卫填海》的文言文   又北…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3
  •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32
  •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