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蕃 蕃:繁多 B. 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 鲜:少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D.同予者何人 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参考答案

  6、C 7、B 8、D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5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廖永忠文言文阅读理解

    廖永忠文言文阅读理解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5
  • 申屠敦之鼎

    文言文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42
  •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 《酒泉子》全词翻译赏析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译文]  那勇敢的小伙子偏要在潮头戏耍,手中的红旗却不沾一点水浪。   [出自]  北宋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4
  • 贼退示官吏全诗意思及解析_唐代元结

    全诗原文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3
  •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知识考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知识考点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4
  • 徐元杰《湖上》原文及赏析

      【原文】   花开红树乱莺啼,   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清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注释】   湖:指杭州西湖。   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   乱莺啼: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