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原文及译文赏析

  【仙吕】 后庭花

  赵孟頫①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②。

  注:①出身宋朝宗室,宋亡后出仕元朝。②休,语尾助词。芙蓉:荷花。

  鸥:水鸟。

  1.这首小令描画了水乡的一个偶然小景,“歌声起暮鸥”中的“暮”字暗承上文 字,透出一份 之感。(2分)

  2.赏析小令最后一句“戴荷叶归去休”。(5分)

  参考答案

  1.“秋”,迟暮(2分)

  2.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情意悠然,意趣深远。(1分)紧承上文“暮”字,描述采菱女摘了荷叶,戴在头上,(互相呼唤)打桨归去的情景。(2分)隐含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故国之思与归隐之志。(2分)

  参考译文

  清澈的溪水之中飘荡着一叶小舟,在靠近两岸的秋水里开满了荷花,一群美丽纯洁的农家少女唱着渔家歌谣,歌声飞入荷花丛中,惊起了一群栖息的水鸟,突然风雨欲来,采莲少女却处乱不惊,从容不迫地采下一茎绿荷叶戴在头上作雨具,返舟归家。

  赏析

  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绘水乡一个偶然小景,清雅疏淡,别有神韵,犹如一幅随意点染的水墨画。曲中全然写景,无一句写情,然而读后却使人满心意绪,有出尘之感。

  一群美丽纯洁的农家少女荡舟在清清的河水中,唱着渔家歌谣,歌声飞入荷花丛中,惊起了一群栖息的水鸟,画面变得明快活泼起来。但“乱云愁”却作了个陡转。风雨欲来,而采莲少女却处乱不惊,从容不迫地采下一茎绿荷叶戴在头上作雨具,返舟归家。全曲也许寄托着处于政治风云变幻中的赵孟頫的归隐之心。

  起首“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二句,诗人描绘岀:秋天里,一叶轻舟行驶在清溪之上;两岸荷塘,两岸秋色。淸新悦目,令人心旷神怡。

  在两岸秋色之中,诗人引岀“采莲谁家女,歌声起暮鸥”,在一个宁静、淸秀的意境中,突然有一位“采莲女”,划着小船,唱起“采莲曲”;这清脆、嘹亮的歌声,把栖栖的“暮鸥”惊起来了。——荷花、小舟、采莲女、歌声、暮鸥,鲜活的意象,清纯、生动,有声有色,天籁美韵,楚楚动人。

  后三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诗人似乎有意“风云突变”,营造新的境象:霎时间,乱云密布,狂风怒吼,雨线纷纷,暮色茫茫;采莲女顺手摘了一顶大荷叶,戴在头上,划着小舟,哼着小曲,悠然“归去”。

  “戴荷叶归去休。”作为结句,可以说是“写景”,那采莲女头戴荷叶,悠然归去;那样灵动、飘逸,那样纯朴秀美,令人遐想万千。但联系到整首小令所营造的“秋”“暮”“愁”的氛围来看,那“归去休”里,也许暗含着诗人心中隐匿的“归隐”情结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6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全诗翻译赏析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译文]    江水好像流出天地之外,…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212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4
  • 论阔文言文

    论阔文言文   古之贤人必有阔。阔者,所以宽容大度能错也。人非圣贤而无过者,过而容改,大度者也。过而不解,其为过终于心也,量小矣。长于斯者,其有过于吾,吾宽容而待之;长于斯后,其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88
  • 《天净沙・秋》・白朴

    诗词原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9
  •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全词翻译赏析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出自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5
  • 借竹楼记的文言文阅读

    借竹楼记的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借竹楼记   (明)徐渭   龙山子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