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希金《致大海》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

  再见吧,自一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

  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

  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

  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

  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

  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

  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

  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

  紧随着他,另一个天才

  象风暴之间驰过我们面前,

  啊,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

  他去了,使自一由在悲泣中!

  他把自己的桂 冠留给世上。

  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

  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

  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

  海啊,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

  他象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

  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

  世界空虚了……哦,海洋,

  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

  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

  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

  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

  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

  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

  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

  你的山岩,你的海湾,

  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

  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赏析】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一由的热情礼赞。1824年写于高加索,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

  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一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一由奔放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一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第二部分为第三节到第十三节,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自一由的渴望。第三节到第七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一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诗人对失去自一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第八节到第十三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最后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一由奋斗不息。这首诗赞美了自一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一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一由精神。

  南高加索优美的自然景色*,哥萨克的风土人情,激发起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情。尤其是那壮阔湛蓝的大海,更使诗人流连忘返。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人们到处忍受着同样的命运,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怀古伤今,思绪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篇。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映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合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

  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宁静,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娇美的容光”,仿佛在“哭诉”着心头的哀愁;波涛汹涌时,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一由的远方……诗人热爱大海: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诗人也羡慕大海:大海的自一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一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诗人更依恋大海: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惊的英雄。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只能在荒凉的海波上安息;普希金最钦佩的诗人拜伦,虽然天才卓绝,雄心勃勃,渡海远征,但终为他祖国所不容,客死于希腊。普希金空有抱负不得施展,拿破仑和拜伦的不幸结局自然增添了他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这首诗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思想深沉,是诗人作品中广为传诵的名篇。它以大海作为自一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一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一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一由的愿望。一位前苏联诗人曾说过:

  “从那时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

  在那浅浅的小船和空旷的黄沙之间,

  借着心、目光和耳朵他会听到,

  普希金诗句像金屑那样洋洋洒洒……”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7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卖柑者言 刘  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9
  • 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86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的诗意: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习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这两句是诗人逢寒食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3
  • 《刘子夫停灯于缸》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夫停灯于缸,先焰非后焰,而明者不能见;藏山于泽,今形非昨形,而智者不能知。何者?火则时时灭,山亦时时移矣,天回日转,其谢如矢,騕褭①迅足,弗能追也。人之短生,犹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6
  •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拼音版及翻译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拼音版及翻译”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拼音版 《 西xī岳yuè云yún…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79
  • 《神童庄有恭》文言文

    《神童庄有恭》文言文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 对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