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原文及赏析

  《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旭。古诗全文如下: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前言】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注释】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⑵飞桥:高桥。

  ⑶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⑷尽日:整天,整日。

  ⑸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翻译】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

  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水”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满眼的粉红,在幽幽的溪水里艳艳地流淌,诗人也便自然而然地由桃花联想起那“林尽水源”,仿佛透着光亮的“洞”,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这洞又在哪里,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然而,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像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言绝句名家,是很善于构思的。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7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近十年语文文言文默写试题

    近十年语文文言文默写试题   近十年广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考题   一、默写题   19.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 __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0
  •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和鉴赏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此诗的写作时间有三说:一说是宋人洪迈《万首唐诗绝句》,标作&l…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51
  • 咏竹五首

    朝代:明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潇湘一夜雨…

    古诗文 2020年3月12日
    690
  • 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原文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旱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143
  • 《普天乐》原文译文赏析

      普天乐 姚燧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写作背景]姚燧这首小令,是一首离别之作。周…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47
  • 陈禾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