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思及作者全诗翻译赏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译文] 黑云如墨汁打翻却不能遮住青山,白亮的雨滴像珍珠纷乱地溅进木船。

  [出自] 北宋 苏轼 《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4]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翻译:

  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打入船内。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2.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 乌云密布,暴雨骤至,雨花四溅,水珠犹如天上倾倒下的无数珍珠,纷纷溅入船中。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和白色的雨点, 此时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就像天空一样广阔无边。

  赏析: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雨前的乌云和大雨的奇观。色彩分明,比喻生动,而意味微妙。“黑云翻墨”,形容天色骤变,来势吓人,似乎非要天昏地黑不可。然而实际上“未遮山”,天光还亮,远山还看得间,乌云不曾遮蔽一切。“白雨玑珠乱入船”是骤雨的效果。

  后二句便写风起云散雨消,恢复天清水明。叙述明快,寓意显豁。一阵风便把乌云骤雨驱散干净,可见其为一时消息,并无根底。而后,“水如天”,令人更觉开阔舒朗。

  诗人兴致勃勃地欣赏了这场阵雨从风云变色、瓢泼倾盆到云消雨散的全过程,生动如实地描绘下来,是一首美妙的写景诗。但它景中有情有兴寄,表现一种旁观欣赏的态度和情绪,站在高处,置身雨外,看得清楚,觉得有趣。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赏析二: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68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咏老赠梦得》诗词原文及赏析

      《咏老赠梦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88
  •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贞观①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r…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08
  •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9
  • 写浙江钱塘潮的诗词大全

    字体          钱塘潮,一般指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钱塘江,或称浙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13
  • 浣溪沙

    倾坐东风百媚生,万红无语笑逢迎。照妆醒睡蜡切轻,采蛇横斜春不夜。维霞浓淡月做外,梦中重到锦官城。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56
  • 《本草纲目·谷部·黍》 文言文及释义

    《本草纲目·谷部·黍》 文言文及释义   作者:李时珍   释名   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   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8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