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的翻译赏析

  宋·张俞《蚕妇》古诗欣赏

  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蚕妇——养蚕的农家妇女。

  市——这里指集市、市场。

  遍——全。

  罗绮——绫罗、丝绸、锦缎。

  诗意:

  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译文1:

  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译文2: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

  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完全诉诸形象——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泪满巾”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既深,构思也巧,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这首诗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作者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6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往年课外文言文考题

    往年课外文言文考题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3
  • “刘整字武仲,先世京兆樊川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整字武仲,先世京兆樊川人,徙邓州穰城。整沉毅有智谋,善骑射。金乱,入宋,隶荆湖制置使孟珙麾下。珙攻金信阳,整为前锋,夜纵骁勇十二人,渡堑登城,袭擒其守,还报。珙大惊,以为唐李存孝…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71
  • 舟过安仁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76
  •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   《竹枝词二首》…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9
  • 《扁鹊治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扁鹊治病     【原文】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8
  • 杨万里《荆溪集》序 阅读答案及翻译

    《荆溪集》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