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原文及注释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

  作者:唐·陈子昂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注释

  ①丁零:古民族名,后称铁勒,又称回纥。丁零塞:丁零人所居边塞之地。唐初置丁零州,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此泛指西北边塞。垂拱二年(686),子昂从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诗当作于是时。

  ②缅:远。

  ③亭堠:望敌情的亭堡。摧兀:高峻貌。

  ④暴骨:弃于原野的尸骨。

  ⑤幕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地区。幕通“漠”。

  ⑥汉甲:犹汉兵。汉高祖率兵三十万伐匈奴,被困于白登。见(史记·高祖本纪》。汉武帝时,韩安国率兵三十万击匈奴,劳而无功。见《史记·韩长孺传》。

  ⑦上:全诗校:“一作下。”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赏析

  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春,金微州(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一带)都督仆固始叛乱,南下烧杀掳掠,边境受到很大危胁。同年四月,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率领的北征军,在疆场战斗了三个月。这首诗,就是他在这次北征中所作。从首句的“苍苍丁零塞”可知,它作于其年五月唐军进驻同城(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黑城废墟)之后不久。

  丁零,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元魏时称铁勒或敕勒,唐时称回纥。诗人来到西北边陲,遥望丁零人的居处,只见“荒途”一直伸向苍茫的远方,用“今古”二字表明,当今边防不仅没有新的设施,而且连旧有的古道也荒废了。对于近处的“亭堠”(戍边的城堡),诗人在用“何摧兀”(多么险峻)加以赞叹之后,又列举了士兵的惨死沙场,暴尸旷野。暗示边塞徒有险峻的城堡而已。在《感遇》(三十七)中诗人曾经明确写道:“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在这次北征中,他向朝廷上书的《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也曾指出,边防惨败的沉痛教训之一,就是“主将不选,士卒不练”,轻率出兵。由此可知,此篇慨叹士卒丧生,亭堠虚设,旨在抨击朝廷任人不当,守边将帅无能,指挥不当。紧承“暴骨无全躯”,诗人又描绘了“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的黄昏景色:狂风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夕阳西坠,惨淡无光。这阴沉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想起汉代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作战,也在塞外遭到了惨败。历史的回顾与眼前的自然环境融汇在一起,渲染了古战场的悲惨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在塞外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无限感伤。由对死亡士兵的同情,诗人又推及到对他们的遗孤的关切。“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直接谴责当政者不吊死问生,冷酷无情。“但见”与“谁怜”呼应,对比鲜明,激愤警切,发人深省。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边地荒凉悲惨的景象,抨击了边备空虚、将帅无能,丧师辱国,以及塞上遗孤得不到体恤等弊政,表达了自己对广大兵民的同情。在唐近三百年间数以千计的边塞诗中,呼喊出了关切时弊民瘼的第一声。在写作上,这首五言古诗以沉郁悲壮之气贯穿其中,直抒胸臆;见闻与感慨也结合得很自然紧密;语言质朴劲健,一扫齐梁浮艳之风。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的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后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陈子昂的诗全集栏目。()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繁体对照

  感遇詩叁拾捌首·其叁

  作者:唐·陳子昂

  蒼蒼丁零塞,今古緬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無全軀。

  黃沙幕南起,白日隱西隅。

  漢甲三十萬,曾以事匈奴。

  但見沙場死,誰憐塞上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69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水调歌头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32
  • 古诗自责二首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朱淑真

    作者:朱淑真 朝代:〔宋代〕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0
  • 《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羲之学书 【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l…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4
  • 柳永《望海潮、蝶恋花》教案

    柳永词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3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翻译赏析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就是这样一条水光轻盈的银河挡在中间,不能互通言语,只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银河的南岸。   [出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82
  • 苏辙《燕赵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苏辙 2.(18分)阅读下面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燕赵论 苏辙 昔者三代之法,使天下立学校而教民,行乡射饮酒之礼。于岁之终,田事既毕,而会其乡党之耆老①,设其笾豆酒食之荐,而天子…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