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陈瑄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擢副总兵,典中军事。

  天启元年,辽阳破,率教潜逃,罪当死,幸免。率教请于经略王在晋,愿收复前屯卫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据其地,不敢进,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击鲁之甲以枢辅孙承宗令,救难民六千口-至前屯,尽驱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将陈练以川、湖土兵来助,前屯守始固。而率教所招流亡至五六万。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余给牛种,大兴屯田,身自督课,至手足胼胝。承宗出关阅视,大喜,以己所乘舆赠之。

  六年二月,蒙古以宁远被围,乘间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之,斩首百余级,夺马二百匹,追至高台堡乃还。捷闻,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代杨麒镇山海关。寻论功,再进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时满桂守宁远,亦有盛名,与率教深相得。及宁远被围,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备东援。桂恶其稽缓,拒不纳,以袁崇焕言,乃令入。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

  七年五月,大清兵围锦州,率教与中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婴城固守,发大炮,颇多击伤。相持二十四日,围始解。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驰援,三昼夜抵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令入,遂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战于遵化,中流矢阵亡,一军尽殁。帝闻痛悼,赐恤典,立祠奉祀。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选自《明史?赵率教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B.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C.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D.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率教屡建战功,善于应变。辽东战事紧急,他虽被罢职,但率家丁到前线立功。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B.赵率教审时度势,身先士卒。在蒙古兵盘踞前屯卫城时,他没有进击;当他人把蒙古人驱逐到郊外时,他才敢进入。训练、屯田时他亲力亲为。

  C.赵率教不计名利,与人为善。当宁远被围时,他派多人前去援助;宁远之围解除后,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当三屯营被清兵围困时,他亲自驰援。

  D.赵率教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尽管他和满桂产生了一点矛盾,还是一起被人们看作良将,他们死后,明朝廷就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5分)

  (2)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栳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5分)

  参考答案

  4.B(根据前后文的语境以及一些虚词,同时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5.D(“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6.C(“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错,他事实上想分满桂的战功,因为他本人没有参与。所以说“不计名利”也是错误的。)

  7(1)赵率教才得以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编次”、“缮雉堞”、“粗立”各1分,句意2分)

  (2)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既解围”、“亲援”、“有隙”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年间,他做过延绥参将,屡建战功。后来受人弹劾,被罢了官。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赵率教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天启元年(1621),辽阳被打下·赵率教偷跑了,罪当处死.却侥幸获免。第二年,王化贞放弃广宁,把关外的城镇都撤退干净了。赵率教向经略王在晋申请,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三十八个家丁去了。蒙古兵当时占据着这片地盘,赵率教最敢贸然进去,走到申前所就停下了。那年,游击鲁之甲遵照枢辅孙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难民,到前屯安置,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邵外。赵率教才得以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后来孙承宗命偏裨小将陈练率领川、湖士兵来帮助他,前屯卫域的防御力量才巩固了。赵率教所召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万之多。(赵率教)从其中选择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余下的分给耕牛、种子,大力进行屯田,他亲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脚上面都长了膙子。孙承宗出关到此视察时非常高兴,把自己所乘坐的车子赠给赵率教了。

  六年二月,蒙古因为宁远被大清兵包围,乘机进犯平川、三山堡。赵率教带兵托击,斩敌一百多首级,夺取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赶到高台堡才回来。捷报送上后,(熹宗)皇帝非常高兴,立即提拔(他)为都督同知,实际上的总兵官,让他接替杨麒镇守山海关。不久评定功绩时,(他)又升为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当时满桂驻守宁远,名声也很大,跟赵率教很要好。等到宁远被围困,赵率教派一名都司、四名守备前来援助。满桂嫌他们拖延时间来晚了,拒绝让他们八城,因为袁崇焕从旁解劝,才放他们进来。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滴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

  七年(1627)五月,大清兵包围了锦州,赵率教与宦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环城固守,发射大炮,死伤了不少清兵。双方相持了二十四天,清兵的包围才解除。第二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赵率教策马西行,三昼夜就进抵三屯营。总兵官朱国彦不肯放他进来,赵率教只好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在遵化开战时,赵率教被飞来的箭射中身亡,全军覆灭了。(庄烈)帝听说后极为伤心,给赵率教进行了丧葬仪式,并建立祠堂公祭。

  赵率教作为一名战将,他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勤身奉公,劳而不懈,和满桂一起被人看作良将。他们两个人死后,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75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咏湖中雁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约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古诗文 2020年3月12日
    551
  •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 唐太宗纳谏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纳谏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纳谏是发生在唐朝初期的事情,主要人物是唐太宗、魏征以及裴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唐太宗纳谏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第一种   原文   贞观三年…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5
  • 唐诗章台夜思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韦庄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章台夜思译文及注释 章台夜思译文 凄清的瑟声,在…

    古诗文 2023年2月25日
    20
  • 欧阳修《章望之字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章望之字序 欧阳修 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曰:“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予为之字曰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民信,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2
  • “万卷祖龙坑外物,一泓孙楚耳中泉。”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万卷祖龙坑外物,一泓孙楚耳中泉。”这两句称赞左先辈具有文才武略,说他学识渊搏,博古通今,家藏万卷图书;他才比孙楚,所居之处,一泓清泉,环境装点得十分优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