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文言文教学初探

  新课程下文言文教学初探

  【摘 要】

  文言文可以像现代文一样讲出精彩,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文言文内容读懂,读出感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文言文内容更加情景化、具体化,把学生带入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关键词】

  文言文 教学 初探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处于被动教学状态,学生学得枯燥,教师讲得费神,大部分教师还是老一套,都是教师一句一句地讲解、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分析,然后背诵,更有甚者,教师让学生抄写文言文原文和译文,真有点让学生怕文言文了。其实文言文教学是很有学问的,具体来说,文言文可以像现代文一样讲出精彩,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文言文内容读懂,读出了感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文言文内容更加情景化、具体化,把学生带入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一、创设语言情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目前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语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尤其要注重通过好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

  文言文的语言情境,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创设,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影视剧视频等课程资源,蒙太奇式回到过去,在历史的情境学习文言文,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得到提高,得到发展。

  二、引领学生诵读

  但由于长期语文教育为应试升学服务,文言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为了应付考试,文言教学已经演化成一种纯语言知识的机械训练,不少教师学生忽视诵读教学。这样,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而听不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教师反复地讲,学生反复地练,但由于不熟悉具体的语言现象,学生并不能真正地领会语法知识。辛苦了教师,又辛苦了学生。一些强化训练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一过便会忘却大半。这跟熟透背诵几十篇经典文章而经久不忘相比,孰得孰失不言而喻。

  记得我教《出师表》时,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其结构亦条理分明,我用恳切的语气、语重心长的口吻进行朗读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当朗读到末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我的声音低缓,表情沉重,全体学生亦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所感动。

  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具有极大的语言感染力,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甚至不待教师讲解,课文的意思就已基本把握,文章的主题已能表达。同时,教师的范读也能让学生测试自己,在没有课前预习的情况下,自己听懂多少,并找出听不懂的地方。所以必须重视教师的范读,范读的效果佳,是课堂的第一个亮点,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

  文言文要多读多诵,其目的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文言文中的语气复杂而多变,不同的语气表达的语感是不同的,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的传达,就是情绪的传达。我们不仅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而且在节奏上,是缓慢,还是急促;声调上是低沉,还是激昂,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文言教学应是充满审美的愉悦,一篇文言文,我们读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就能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

  如我们读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两段经典文字,写霆雨、写阴风、写浊浪,气氛阴沉、恐怖,情景凄凉,你就要读得低沉、感伤。而晴明的画面,一派春光,色调明丽,与前者形成鲜明对照,你就要读得畅快淋漓、兴奋激昂,且文中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不少地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它们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整齐对称,你就要读出语势,体现文章的音律美。

  三、优化问题设计

  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的教法,努力优化问题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法会造成学生的疲惫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教师在把握文章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设计问题时要力求在教法上创新。教师可以把文言文学习与写作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某些精彩的段落或全文改写成现代文;可以尝试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或转变角色,担当特殊的身份;也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再现文章的精彩内容。

  以上几个方面仅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点肤浅认识,要使文言文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法。

  【参考文献】

  【1】顾琴。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4)

  【2】韩有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陈德勤。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06)

  【4】胡松。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点滴心得【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7)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7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的翻译赏析

      《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6
  • 向子諲《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译文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宋代:向子諲   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1
  • 《孙膑》“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孙膑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3
  •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 水沉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 只比寒梅无好枝。 淤泥解作白莲藕, 粪壤能开黄玉花。 可惜国香天不管, 随缘流落小民家。 水仙花在我国引种栽培已有一千…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7
  • 文言文《口技》内容分析

    文言文《口技》内容分析   本文是以记叙的方式写的文言文,但中间对口技表演采用了较多的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因此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全文是围绕着一个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4
  • 《蛇衔草》的文言文

    《蛇衔草》的文言文   蛇衔草   版本一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创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创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