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行进的人群中如何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在拥挤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若继续前行,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怎样避免拥挤踩踏事故?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一、这些场景要提高警惕!

专家提醒,在那些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等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专家分析认为,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来讲,当人群因恐慌、愤怒、兴奋而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时,危险往往容易产生。如果你此时正好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非常有可能受到伤害。因此如何判别危险,怎样离开危险境地,如何在险境中进行自我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防止踩踏事故发生的10条保命技巧

消防人员针对踩踏事件提出10条建议: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2、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

6、 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7、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8、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9、在人群慌乱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三、不慎倒地时的救命姿势

1、不慎倒地时,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

2、两肘向前,护住头部;

3、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四、如何救援他人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570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重庆话锤你一口是什么意思

    重庆话锤你一口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属于语气用词,或者表示惊讶或对不好事情的反感。想要了解话语中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根据说话人的语气强烈来进行区分。有时中间还会夹杂着一些骂人的成分。 …

    百科知识 2022年10月14日
    68
  • 富贵竹叶子变黄的原因有哪些(描述富贵竹的养护窍门)

    光照适宜:它黄叶只要救治及时就能变青,若因强光晒伤的,应尽快遮光,若缺光导致就多晒晒散光照。 尽快换水:若是水质污染导致的,应尽快换水,保证水质干净清洁。 补充养分:若因缺少养分导…

    2023年1月18日
    40
  • 为何宜春叫袁州?

    因为宜春县在古时候曾隶属袁州,为袁州治地。宜春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故得此名,有着“月亮之都”、“亚洲锂都…

    百科知识 2022年10月29日
    50
  • 黄连草有什么功效

    黄芩是多年生长 木本植物。大家都知道,黄芩通道十分苦,因此有“有苦说不出,有苦难言”的俗语。黄芩具备清热解毒讲解,祛火去燥的作用。那麼黄芩的习性是啥,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又是什么…

    百科知识 2023年1月1日
    39
  • 金子熔掉重打一般亏多少克

    金子熔掉重打一般亏多少克要根据产品实际情况而定,若金子纯度达到99.9%以上时,国家规定标准是克重偏差在千分之一以内,即不会有什么变化,反之就会相差比较大,而克数是没办法估算的。 …

    百科知识 2022年10月13日
    59
  • 秋季养生多吃“人参

    人参补身,中国人爱吃人参,除了养气,还是烹饪上乘,近年来,随着养生观念的流行,人参茶、人参汤等也在近年来风靡起来。 其实,许多研究也发现,人参能增强病人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 去燥养…

    百科知识 2023年1月1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