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渔夫》“屈原既放,游于江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渔父
屈原既⑴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⑵。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⑶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⑷。”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⑸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⑹?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⑻者必弹冠,新浴⑼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⑽,受物之汶汶⑾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⒀而笑,鼓枻⒁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⒂,可以濯⒃吾缨⒄;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⒅,不复与言⒆。

阅读练习
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 形容枯槁                      ② 何故而至于斯                      
③ 是以见放                      ④ 安能以身之察察                    
⑤ 鼓枻而去                      ⑥ 可以濯吾缨                        
5.请用文中的主要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渔父劝屈原应该怎样处世?                                   
②屈原怎样答复渔父的劝说?
                                                                            
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
 7.你从划线句子中一个“宁赴”,一个“安能”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屈原?                                   
8.屈原在《渔父》之中阐述了两种不同对待现实的态度,其一是渔父的“水清濯缨,水浊濯足”的随遇而安,其二是屈原的“世浊我清,众醉我醒”的矢志坚守。你更赞同谁的人生观?为什么?   
参考答案
4.①形体和容貌; ② 这样,这地步; ③ 因此;  ④ 怎么; ⑤ 敲击;⑥洗。 
5.①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醣。②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6.整个世界都是如此污浊,只有我是那么的清白;众人都像喝醉了酒一般糊涂,只有我是那么的清醒。 
7.宁可放弃生命,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己人格清白的高尚的屈原。 

注释
⑴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⑵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⑶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屈原曾任此职。
⑷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⑸淈(gǔ):搅浑。《说文》:“淈,浊也。从水,屈声。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
⑹哺:吃。糟:酒糟。歠(chuò):饮。《说文》:“歠,饮也。” 醨(lí):薄酒《说文》:“醨,薄酒也。”。 成语:哺糟歠醨
⑺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⑻沐:洗头。《说文》:“沐,濯发也。”
⑼浴:洗身,洗澡。《说文》:“浴,洒(xǐ)身也。”洒,古同“洗”。
⑽察察:清洁,洁白的样子。
⑾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2]
⑿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⒀莞尔:微笑的样子。
⒁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⒂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亦名《孺子歌》,又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可能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古歌谣。
⒃濯:洗。
⒄缨:系冠的带子,以二组系于冠,在颔下打结。
⒅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⒆不复与言,复:再

参考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赏析:
《渔父》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40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狼山观海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753
  •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共计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60
  • 描写立夏节气的十八首古诗词集锦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整理了35句立夏古诗、描写立夏节气的古诗句子,欢迎大家阅读! 1、水光激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46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朗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朗读   正确而流畅地朗读和悦耳动听地吟诵艺术相结合,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   朗读   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言语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6
  • 夏夜追凉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古诗文 2020年3月19日
    618
  • 《宋史•刘温叟传》“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