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原文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俱:全,都。   (3)净:消失。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5)从:顺,随。   (6)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7)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向西。   (8)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自:从。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绝:极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缥:青白色。碧:淡绿色。 缥碧: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急流的水。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奔腾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9)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向高处伸展。邈,远,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轩邈,向高处向远处生长。(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中译为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41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聪敏好学,善记诵,及弱冠,游学四方,艺业大进。延祐五年,登进士第,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知州以为囚数已上,部使者未报,不可决。苗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7
  • 高中语文《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原文及译文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133
  • 高二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二文言文常见句式   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4
  • 刘禹锡《石头城》

    译文 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刘禹锡,中唐诗人。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石头城,古城名。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曾为吴、东晋、宋、齐、…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96
  • “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何似无情”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名句 出自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的《西江月》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西江月》,全文是:“宝髻松松挽就,铅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