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曾巩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为之记其说曰:
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曾大父钅斤,大父,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页是 (3分)
A.故不能自见于天下      见:显露
B.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    疏:注解
C.屏人谓曰              屏:使退避
D.为学者所宗            宗:推崇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不为世用                  不足为外人道也
B.子其为我铭之                其皆出于此乎
C.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D.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8.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3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4分)
 (2)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3分)
(3)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3分)

参考答案
6. B(疏:整理、记录)
7. C(A.被/对   B.可要/大概   C.都表示转折   D.因为/把)
8. ①乐善好施    ②重视教育    ③待人谦和    ④达观自信(共3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9. (1)他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共4分。“疏密”“与”“疑碍”及语意通顺各1分)
(2)唯独苏君让他的孩子接受教育,用来培养造就儿子的方法非常完备。(共3分。“成就”“甚备”及语意通顺各1分)
(3)苏君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君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共3分。“季子”“强”及语意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熙宁元年春天,我同年考中进士的好友赵郡的苏轼从蜀地寄了一封信到京城,告诉我说:“我的祖父品行甚高,却不能为世所用,所以不能在天下显露自己的才能。然而古人也不一定都能显露自己的才华,最终却有人能流传于后世,因为有人传扬彰明他的缘故。所以,我的先辈曾经记录了他的事情,希望后辈子孙为他写铭,而不幸不能实现他的愿望。我怎么敢不做这件事情呢!你一定要替我写墓志铭啊!”我因此记下他所说的话:
苏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他的祖辈是赵郡的栾城人。曾祖父釿,祖父祐,父亲杲,三代人都没有做官,他们的品行道义却闻名乡里。祐出生于唐朝末年,死于后周显德年间,曾经因为事情到成都,遇到一个道士认为他与众不同,屏退周围的人私下对他说:“我的法术能变化百物,将把它传授给你。”祐推辞不接受。道士笑着说:“这个人果真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杲起初因为乐善好施出名。苏序读书力求知晓书中大意,做诗力求表达自己的志向罢了,写的诗有一千多篇。他为人豁达自信,坚持谦虚,轻视财物好施舍,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毫不懈怠。年成不好,就卖掉天地来就救济乡邻,等到庄稼成熟,人们想要偿还粮食,他也推辞不接受,因此导致家业多次破败,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然而未曾后悔,并且更加的喜好施舍。他对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有人欺负并且侮辱他,他也不改变脸色,人不能揣测他的心理。蜀地从五代混乱时起,求学的人减少,又安于在乡里生活,都不愿意出来做官。苏序只教育他的儿子苏涣接受学习,用来培养造就他的方法很是完备。等到苏涣因为考中进士被任用,蜀地人以他为荣,他们的想法才开始改变,都乐意接受教育。在这之后,眉州求学的人达到一千余人,大概是从苏家开始的。苏序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序也不强求他的儿子。对别人说:“这不是一个会让人担心他不学习的人。”不久苏洵果然发奋努力学习,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凭借文学闻名天下,被求学的人所推崇。苏序虽然不被当世任用,却在家乡出名,被家乡的人如此称颂,这是不能不流传的。苏序当初因为儿子的恩泽担任大理评事,后来多次受封任尚书职员外郎,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43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镜喻》“五官莫明于目”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镜喻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9
  • 《愚公移山》《卖蒜老叟》阅读答案及翻译–2016年中考文言文真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8
  • 刘攽《七门庙记》原文及译文

      七门庙记   (宋)刘攽   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溉田几何?对曰:“凡二万余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使刘馥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87
  • 拟孙权答曹操书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45
  •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88
  • 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古诗翻译

      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卢挚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特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写作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7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