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主①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②,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③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④,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 ①魏主:即北魏孝文帝。②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③稽颡:磕头。④混壹:统一天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久之乃解            解:消除,平息。
B.逆谓之曰                      逆:迎接。
C.因屏人  屏:                  使……退下。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殷勤:巴结讨好。
解析 D项,殷勤:情意恳切。
答案 D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 (  )
①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②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③今当更与卿论之 ④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⑤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⑥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 ①是利用占卜造舆论,为下文提议南征做准备;③是笼络人心,先说服关键人物;⑥是以进为退,迫使群臣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意迁都。
答案 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B.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拓跋澄询问对策。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解析 D项错在“迁都洛阳”;李冲等人以死相劝的是大军南征之事,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迁都的事。
答案 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
(2)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

【参考译文】
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让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出“革”卦,孝文帝说:“‘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没有比这更吉祥的了!”群臣不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表示汤、武革命的卦,这不算是全吉。”皇帝厉声说:“卜辞说:‘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就如同虎身上的花纹一样。’怎么不吉利啦?”拓跋澄答道:“陛下作为飞龙兴起已经很久了,怎么现在又出来虎变呢?”孝文帝怒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是想阻止我发兵吗?”拓跋澄说:“社稷虽为陛下所有,但臣作为社稷之臣,怎么能明知危险却不说话呢。”过了很久,皇帝才平息怒气,说:“不过是各自表明心意而已,也没什么关系。”
孝文帝回宫后召拓跋澄入见,迎上前去对他说:“先前说的‘革卦’,我现在和你再重新讨论一下。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想必你能了解我的心意。”于是就让随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国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而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我只是想趁机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本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孝文帝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
六月丙戌,魏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修筑大桥,准备让南下大军由桥上渡过黄河。
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命令诸军出发。丁丑,孝文帝穿着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廷(南征)的大计已定,大军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陛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下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行,究竟要走向哪里!臣等不愿陛下出征,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陛下,只有以死相劝。”孝文帝大怒说:“我正在治理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成统一大业,而你们这些儒生,屡屡怀疑我的大计;斧钺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策马将行,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谏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说:“现在兴兵出发,(场面)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后人看呢(做后人的榜样呢)?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南安王拓跋桢上奏说:“‘建立大功勋的人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迁都洛阳,这是臣等的心愿,也是百姓之幸啊。”群臣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迁都,但相比之下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出来反对的;于是孝文帝就定下迁都之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433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透过清澈缓流的水,看见夜空的点点繁星;水在流动,看起来却是星星在流动。天空的云飘过月亮,云在飘移,看起来却是月亮在走。 &ldqu…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79
  • 渔歌子·柳垂丝

    朝代:五代 作者:李珣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755
  • 闺情古诗注音版及译文(李白)

    “闺情古诗注音版及译文(李白)”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闺情古诗注音版 《 闺guī情qíng 》 唐táng &mi…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5
  • 《章台夜思》译文及赏析

      《章台夜思》   唐代: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章台夜思》译文   幽怨的琴声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9
  • 《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91
  •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1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