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
1、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2、赏:赐有功也。
3、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4、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5、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6、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7、置:立。
8、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9、诬:欺骗。
10、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11、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12、蒙:欺骗。
13、盍:何不。
14、怼(duì):怨恨。
15、尤:罪过。
16、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17、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18、田:祭田。
19、志:记载。
20、旌:表彰。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个亦诬乎 诬:_________   (2)且旌善人 旌: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斋亦求之,以死谁怼?
(2)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4.你对介之推的观点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1.  (1)错误(2)表彰
2.  (1)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苦哭至死又埋怨谁呢?(2)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4.介之推下重功名利禄的做法值得崇敬,但他把晋候登位归为天意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 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439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楚王射猎文言文翻译注释和启示

    1、文言文   楚王猎于云梦,使虞人驱禽兽而射之。禽飞,鹿出于王之右,麋逸于王之左。王欲引弓射之,又有鹄掠过。王注矢于弓,不知射何也。养由基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53
  • 《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翻译和赏析

      《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翻译】   南陵的水面澄清,江…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4
  • 刘敞《登城》苏轼《望湖楼晚景》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51
  • 太宗试贿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太宗试贿》是选自《资治通鉴》中的一则文言文。以下是太宗试贿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欢迎阅读。 太宗试贿文言文   上患①吏多受赇②,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③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38
  •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3
  • 孝丐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

    古诗文 2020年3月3日
    59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