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老人》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汉世老人》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1、《汉世老人》文言文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⑴,侵⑵晨而起,侵夜而息⑶,营理产业,聚敛无厌⑷,而不敢自用。或人⑸从⑹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⑺。自⑻堂而出,随步辄减⑼。比⑽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⑾复嘱⑿云:“我倾家赡⒀君 ,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⒁死,田宅没官⒂,货财充于⒃内帑⒄矣。

  2、翻译

  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年纪大了却没有孩子。他家里非常有钱,但他生性吝啬,衣食粗劣,(他平时总是)天一亮就起床,天黑了才睡觉;他经营产业,聚敛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不舍得花钱。有的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了事,便到屋里取十文钱,从厅堂往外面走,边走边往下扣减。等到走出门后,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一会又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致别人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

  老人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财充入国库。

  3、注释

  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

  ②侵:接近。

  ③息:休息。

  ④厌:满足。

  ⑤或人:有人。

  ⑥从:跟从。

  ⑦十钱:十枚铜钱。

  ⑧自:从。

  ⑨辄:就。随步辄减:边走边往下扣减。

  ⑩比:等到。

  ⑾寻:不久,过了一会儿。

  ⑿嘱:叮嘱。

  ⒀赡:资助。

  ⒁俄:不久,一会儿(表示时间短暂)。

  ⒂没官:被动语态,此意为被官府没收。

  ⒃于:到。

  ⒄内帑(tǎng):旧时指国库。

  4、启示 《汉世老人》这篇文言文主要讽刺了像汉世老人一样吝啬的人,对金钱斤斤计较的人。

  5、赏析

  《汉世老人》这篇故事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以强烈的对比来揭露这位吝啬鬼的悭吝。一面是他的万贯家财,对此文中虽然没有从正面交代,但从他从早到晚的忙于“营理产业,聚敛无厌”的投入精神和“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的声势上,足可以推想他的.富有程度;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包括对自己在内的吝啬。对自己他是“恶衣蔬食”,虽然“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对人则更为严格,十钱已经是少得可怜了,可是这还是他“不得已”所做的痛苦决定,以致于几步之内,他又往下减了一半,而且唯恐他人再步其后尘,一再叮嘱不要外传。最精彩的妙笔是“倾家赡君”四字,把一个富有而吝啬的伪君子写到了极处。第二个长处是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尤其是后半部分对丐者乞讨老人表现的描写,“随步辄减”,字字千钧,把每一步中吝啬鬼的心理活动都囊括在内。其点睛之笔是“闭目以授丐者”一句,“闭目”二字把老人痛苦难舍的真实心理写得活灵活现。而且这一笔又与前面“随步辄减”遥相呼应,一气呵成,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513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魏公子列传

    原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音同“希”) 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52
  •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翻译赏析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9
  •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原文】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42
  • 《滕王阁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滕王阁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穷且益坚  今义:贫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6
  •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这两句是说,卢处士的山居,十分静僻,住宅座落在千峰之中,千峰因雨而显暗淡;仅有一径可通,却淹没在云雾缭绕之中。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0
  • 2015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辅导

    文言文的考查评价以新课标要求为准,能正确理解文章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范围以新大纲定的16篇背诵推荐篇目为主,语文教科书中的其他文言散文也是复习重点。另外…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1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