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好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③之,中关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吕氏春秋》)

[注释]   ①说:同“悦”。 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引:拉。④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于。⑥其:副词。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3分)
  ①齐宣王好射  音:             义:              
②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义:                       

2.补出下面省略的句子成分。(2分)
    ①以(     )示左右     ②(       )中关而止

3.翻译句子。(6分)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③岂不悲哉?                                       

4.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齐宣王用过的弓“不过三石”,为什么左右却说齐宣王用的弓“不下九石”?  
    ②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    
 ③本文要说明的一个道理是什么?

5.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6.选出下列句式与“以示左右”相同的两项(      )
A.必以分人    B.孔人云“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选出下列句中“其”与“其孰能用是”一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其如土石何
C.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D.公问其故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尝所用,不过三石       B.以示左右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臣不胜受恩感激

参考答案
1.①hào,喜欢;②情:实际情况。 
2.①之(代弓);  ②左右(指齐宣王手下的大臣);   
3.①喜欢别人说自己能够使用强弓。②还有谁能用这弓?    ③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
4.①左右在投齐宣王“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的爱好,来讨好齐宣王。  ②齐宣王的可悲之处就在他被人蒙骗,自己却终生不知道。  ③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彼知己,洞察秋毫。
5.一方面说明齐宣王盲目自大,自欺欺人,另一方面说明群臣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6.AD(A.省略句,“必以(之)分人”  B.宾语前置句,“有何陋?”  C.定语后置句,“千里之马” D.省略句,“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7.B(A.其,第三人称人代词,他的;  B.放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  C.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D.代词,其中的)
8.B(A.不超过  B.周围的人  C.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D.感动奋发)

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身边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这难道不是悲哀吗?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喜欢的是徒有虚名,而失去了真实的水平。

点评
齐宣王使用的弓力量不过三石,但一辈子都自认为用的是九石强弓。为什么呢?齐宣王好恭维,有其自身的弱点,一也;周围多阿主的人,二也;天下直士太少,不能胜过阿主的小人,三也。作者不由得感叹横生:“数”,一语道出此乃造成雍塞君主的规律性现象。
文章虽短小,行文布局自有巧妙。齐宣王左右尝试拉弓,用一“皆”字,引述左右小人的话,又用一“皆”字,由此见得小人之众,为下文“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暗暗伏脉。左右小人说“非王,其孰能用是?”阿谀欺主,声态全出。而下文“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句式复叠,跌出直士陪衬,文意更见完足,驱辞造语,无不如意。
用弓事小,可以喻大,由雍塞之君到乱国之主,实在仅仅一步之遥。文末作出“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的结论,简练精悍,相当有力量。这篇短文在今天看来也不乏深刻的教育意义。

中心观点
悦其名丧其实。

联想
<宣王好射>中宣王和他属下的言行让我们联想到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 中的皇帝和大臣。

启示
1、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务虚名而不讲求实际,本欲欺世盗名,反落得被人所欺。
2、一个人如果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就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
3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己知彼,洞察秋毫,百战不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55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 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①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21
  •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 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 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5
  • 关于落日的诗句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4、大漠孤…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75
  • 《登锦城散花楼》翻译赏析

      《登锦城散花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88
  • 《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19
  •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游褒禅山记》   作者:(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

    古诗文 2022年5月22日
    1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