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陋室铭》重点句子赏析

文言文《陋室铭》重点句子赏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析:开头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仙之于山,龙之与水,定不陋也。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以不高之山和不深之水类比“陋室”,很贴切。高与不高是山自有的性质,水深与不深是水自有的性质。居室的“偏”和“僻”不是居室自有的性质。所以,如果把陋室之陋讲做“隐”或是“僻”,于物类比不畅--室的“偏僻”与山的“不高”,水的“不深”似隔一层。

  2.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这一段写了陋室环境,室中人和室中事。写出了陋室环境优美、清幽、宁静的特点;写室中人时,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有”“无”对举,虚实相映,由交往人物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写室中事时,前两句正面实写,可见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一、三句相照应,二、四句相照应,一正一反,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析: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最后截取孔子的言语,紧扣题目,以反问做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画龙点睛。从文中内容看,“陋”也不见有“简陋、狭小”义。此“陋室”所处的自然环境具体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强调的是此处少有人来,与乡村景色一致(即不在喧闹、繁华的都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里突出的是“幽僻”“宁静”:远离了市廛歌声,不见了公文往还。“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处比附,意在强调其“隐”其“僻”,不为人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0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高祖预,晋征南将军。曾祖耽,避难河西,因仕张氏。苻坚平凉州,父祖始还关中。 兄坦颇涉史传,宋武帝平长安,随从南还。元嘉中,位青、冀二州刺史,晚渡北人,南朝…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8
  •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⑴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66
  • 高中语文文言文庄暴见孟子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庄暴见孟子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语:王语(yù)暴以好乐(动词,告诉)   2、庶几(shùjī):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   3、…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4
  • 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

    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常见考点,从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得分率一直徘徊在0.5—0.6之间。   究其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43
  •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翻译赏析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138
  • 高考必考文言文名句

    高考必考文言文名句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下面是关于高考必考文言文名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