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七卷乱战》的文言文

《百战奇略第七卷乱战》的文言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整,士卒喧哗,宜急出兵以击之,则利。法曰:「乱而取之。」

  唐,段志玄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败,军营已溃,志玄率二十骑赴之,击杀数十人而还;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军乱,大军因而复振,击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与诸将追而擒之。〕

  注释

  翻译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人行列阵势紊乱不齐,士卒喧哗混乱不堪,应当立即出兵进攻它,就有利于我军取胜。诚如兵法所说:“敌人混乱不堪时,我就乘机攻取它。”(隋末李渊起兵之初),其部将段志玄随同刘文静率军于潼关抵抗隋将屈突通的进攻。刘文静所部被屈突通的部将桑显和打败,军营已经溃散。这时,段志玄率领二十名骑兵赶来救援,奋力冲杀,击斩隋军数十人;但在回身返还之时,脚部为敌人乱箭所伤。因怕引起部众思想波动,所以段志玄不但忍受伤痛不言,而且三番五次地率先冲入敌阵,奋力拚杀,致使桑显和军大乱,刘文静部队士气重新振作,并乘敌军大乱,勇猛冲击,大破之。屈突通兵败而逃,段志玄与众将跟踪追击,将他活捉过来。

  解析

  本篇以《乱战》为题,旨在阐述对于行阵紊乱不整之敌应采取的作战指导原则。它认为,作战中如果遇到行阵不整、士卒混乱的敌人,应当乘乱而不失时机地迅速出兵攻击它,就能取得胜利。本篇所引“乱而取之”,是孙子著名的用兵“诡道十二法”之一,它是古代作战中常为兵家所采用的有效战法。战争的经验表明,敌人处于混乱之际,恰恰是我出兵击敌的最好时机。因此,本篇所论旨在揭示作战中如何选择有利战机击敌的问题。这对用兵者是不无启发意义的’。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将段志玄击败隋将屈突通的潼关之战,就是较好体现“乱而取之”战法的成功战例。当时,段志玄随刘文静同隋将屈突通战于潼关,文静所部为隋将桑显和袭击而败溃。在此十分危急的时候,段志玄率领少数骑兵及时赴救,击杀数十敌人,但不幸在返还时足部为敌流矢所伤。然而,为了使部队的高昂斗志不受挫折和影响,段志玄对自己的伤痛竟“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以其自身的英勇奋战,给隋军以很大杀伤,使敌人立即陷入极大混乱,鼓舞了自己部队的士气。之后,他又乘敌混乱溃逃之机,适时组织指挥部队实施猛烈追击,大败隋军,活捉敌将屈突通。段志玄身为将领,能够临危不惧,率先冲锋陷阵,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然而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创造歼敌的有利战机,并且不失时机地指挥部队进行反击。这是促使唐军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乱而取之”的重要原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27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阅读理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阅读理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8
  • 《夏日绝句》古诗解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5
  • 《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全词翻译赏析

      《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9
  • “冰肌玉骨 自清凉无汗。”–苏轼《洞仙歌》全词翻译赏析

    冰肌玉骨 自清凉无汗。    [译文]  肌骨像冰玉般莹洁、温润,本自清凉无汗。    [出自]  苏轼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6
  • 【双调】新水令_代马诉冤世

    朝代:元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代马诉冤 世无伯乐怨他谁?干送了挽盐车骐骥。空怀伏枥心,徒负化龙威。索甚伤悲,用之行舍之弃。 【驻马听】玉鬣银蹄,再谁想三月襄阳绿草齐…

    古诗文 2020年3月26日
    686
  •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全词赏析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出自戴复古《柳梢青·岳阳楼》 柳梢青·岳阳楼 袖剑飞吟①。 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