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贫女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②,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梳妆:“俭”通“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穿着打扮。②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用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①秦韬玉,唐代诗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投靠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

  ②共怜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1)试简要分析贫女的形象。(3分)

  (2)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你赞同此说法吗?请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主要通过对比来塑造贫女这一人物形象,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4)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家境贫寒、心灵手巧、抑郁惆怅而不同流俗。贫女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已到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一双巧手,敢在人前夸口;绝不迎合流俗而把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和别人争妍斗丽。

  (2)赞同。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3)①将贫女对高超的才干和不同流俗的品格的追求与世俗之人对时尚、浮华的追逐进行对比,②贫女自身贫贱、无人理睬的地位与贫女不同流俗的品格与高超才干进行对比

  (4)良媒不问蓬门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修美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格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做嫁衣裳”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已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中,贫女道出了自己于待嫁之年打算托付良媒,考虑到家境贫寒却更加伤感的境况。

  B. 颔联表现贫女期待有人能够欣赏她高雅的格调,能够和她一样乐于过简朴的生活。

  C. 颈联写贫女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不会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迎合流俗。

  D. 诗人塑造贫女的形象,没有借助景物描写,而是直接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

  (2)下列诗句所抒之情与本诗“自伤”的情感相近的两项是(4分)

  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D.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E.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3)近代俞陛云评价本诗:“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以上评论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⑴D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借助景物描写,也没有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⑵答案:A D

  评分建议:4分。每答对一个得2分;每多答一个倒扣2分,扣至0分为止。

  ⑶答案示例:评论点明了本诗的比兴意义,“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的苦闷与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才高德贤、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同时寄寓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

  评分建议:4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作恰当的分析,3分。

  译文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赏析:

  《贫女》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作品。此诗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诗人把贫女放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质朴,以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其中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句广为流传,是人所共称的佳句。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5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四月二十五夜――胡适

    吹了灯儿,卷开窗幕,放进月光满地。 对着这般月色,教我要睡也如何睡! 我待要起来遮着窗儿,推出月光,又觉得有点对他月亮儿不起。 我终日里讲王充,仲长统,阿里士多德,爱比苦拉斯,&h…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1
  • 古诗天净沙秋思的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之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之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之情调,下面是古诗天净沙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5
  •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74
  • 争雁

      【文言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4
  • 贯云石――【双调】水仙子 田家

      【双调】水仙子 田家   元代:贯云石   绿阴茅屋两三间,院后溪流门外山,山桃野杏开无限。怕春光虚过眼,得浮   生半日清闲。邀邻翁为伴,使家僮过盏,直吃的老瓦盆干。   满…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85
  • 唐诗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沈佺期

    作者:沈佺期 朝代:〔唐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古意呈补阙乔知…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