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书院二小松》阅读答案及赏析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1.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答: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二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3.简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答案】这首诗主要用借代和比喻。用“幽色”代指两棵小松;用“数粒秋烟”比松针,用“鳞”喻树干,用“琴声”比风吹动松树发出的声音,把书院中的两棵小松写得有色有姿有声有韵律。

翻译: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78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篇歌剧歌曲歌谱

    木兰诗篇歌剧歌曲歌谱   木兰诗是讲了一个代父从军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篇歌剧歌曲歌谱,欢迎阅读。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53
  •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诗经》重点经典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9
  • 木兰诗的ppt课件资料

    木兰诗的ppt课件资料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木兰诗的ppt课件资料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3
  • 为木兰诗写串联词「」

    为木兰诗写串联词「」   串联词就是在公众聚会中能让主持人把几项要进行的活动通过语言使之关联起来以便过渡按次序开展的词句。是重要的应用写作文体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为木兰诗写串联…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159
  • 周莘《野泊对月有感》阅读答案及解析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②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61
  • 杜甫《晚晴》阅读答案

    晚晴 杜甫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②,杯干可自添。 时闻有余论,未怪老夫潜。 [注]①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陵…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