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所见》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所见

【清】 袁枚①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②林樾③。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①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②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③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阅读训练及答案】
    (1)“歌声振林樾”中的“振”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内容。
    (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正唱着歌,忽然他闭口不唱了,因为他看见了一只想要捕捉的知了。)

    (3)这首短诗又怎样的写作特点?
    (善于抓住事物瞬间的特点加以描写,反映人物独特的心理状态,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动有静。)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82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诗经的读后感

    诗经的读后感   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很接地气。读者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呢,来看看。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诗经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诗经读后感篇一   《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46
  • 陈子昂《送东莱学士无竞》阅读答案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唐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生平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送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1、诗歌第五、六句是本诗的佳句,试分析这两句运…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2
  • 木兰诗拟古决绝词解释

    木兰诗拟古决绝词解释   木兰诗拟古决绝词这篇诗词的解释大家了解吗?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52
  • 梅尧臣《送何遁山人归蜀》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76
  •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50
  • 张羽《唐叔良溪居》阅读答案附注释翻译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egr…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