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试题
1)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
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 ,表现周瑜当年 、 的 。
(5)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
(6)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7)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
  1)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3)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解析: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4)答案:美人衬托英雄 春风得意 英气焕发 雄杰气概

(5)答案: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6)答案: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衬托其风流儒雅;用“谈笑间”衬托其指挥若定;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战功卓著。

(7)答案:感奋中略有感伤,感伤是感奋的表现。作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难免流露出伤感之情,但这正是词人不甘沉沦、感奋进取的表现,仍不失豪迈本色。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9.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解析
8.“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9.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阅读答案
8.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9.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  ,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5.大江东去,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1、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分析(2分)
(2)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3)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这句话着墨不多,画出了周瑜在赤壁大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风度潇洒的神态。“纶巾”是从服装上突出周瑜超人的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他才能过从。
(2)C(“卷”并非拟人手法。)
(3)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的同时,为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826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江城子》 苏轼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àng)。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4
  • 古代诗歌鉴赏题之表现手法详解

    古代诗歌鉴赏题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0
  • 木兰诗改写剧本

    木兰诗改写剧本   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木兰诗改写剧本,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幕 决定替征   时间:…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2
  • 杜甫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人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ld…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53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及诗意翻译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②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⑤莺恰恰⑥啼。     【注释】   &…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26
  •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词语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词语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词语…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