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夕阳楼》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夕阳楼》( 又名《登郑州夕阳楼》 )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二:
一、《夕阳楼》第一句中“绕天愁”一词写体现了作者愁绪的什么特点?
答:悠长与纷乱。
二、宋代诗人谢枋得评价诗的第三、四句时说:“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请问你如何理解第三、四句所表达的意思?
答: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让全诗达到凄惋入神的境界,体现出无限的诗意。
或答: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一种典型的人生体验: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自己也是需要别人同情的不幸者;而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同情自己的人也不再有了。

翻译:
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
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
仰望天空,万里寂寥,只有一只孤雁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飞去。
但到了这个时候,忽然才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日的孤雁一样孑然无助。

注释:
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澣在郑州刺史任上所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小诗。
②夕阳楼,旧郑州之名胜,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齐名。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题下自注说:“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者。”荥阳即郑州,是李商隐的第二故乡(原籍怀州)。今遂州萧侍郎,指当时被贬至遂州(属剑南东道)的刑部侍郎萧澣。萧澣在大和七年三月到八年底,曾任郑州刺史,夕阳楼就是他在郑州任上所建。

  李商隐受萧的器重与厚遇,所以题注称萧为“所知”。

  后萧澣被贬到远州。诗人登夕阳楼,触景伤情,感慨无端,写下这首情致深厚的小诗。

  前两句写登楼远望,触景生愁。花明柳暗,本来是赏心悦目的美好景色,但在别有伤心怀抱的诗人眼里,却是惹愁引恨之物。李商隐出身比较寒微,特别重视“知己”的理解和帮助。一年前,非常赏识和栽培他的崔戎在兖海观察使任上溘然长逝;现在,另一位对他厚遇的知己萧澣又被贬远去,这就使诗人越发感到自己的孤孑无助。而他两次应试不第,也无疑更加重了落拓不遇的悲慨。再加上朝廷中李(训)、郑(注)专权,党争剧烈;宦官势炽,时代与个人身世的浓重阴影,使得这位敏感而重情的诗人多愁善感。

  “绕天愁”,不但写出了愁绪的悠远与纷乱,而且与登高望远的特定情境切合。一、二两句,按实际生活次序,应是先登城上楼,后触景生愁。现在这样调换次序,一方面是为了要突出诗人登高望远的无边愁绪,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登城上楼的叙述带上浓郁的抒情色彩,显出曲折顿挫之致。从“上尽”、“更上”这种强调的语气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堪承受登高望远所带来的心理重压。

  三、四两句专就望中所见孤鸿南征的情景抒慨。

  仰望天空,万里寥廓,但见孤鸿一点,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这一情景,连同诗人此刻登临的夕阳楼,都很自然地使他联想起被贬离去、形单影只的萧澣,从内心深处涌出对萧澣不幸遭际的同情和前途命运的关切,故有“欲问”之句。但方当此时,忽又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空孤鸿一样孑然无助、渺然无适,真所谓“不知身世自悠悠”了。这两句诗的好处,主要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一种特殊人生体验:

  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正是亟须人们同情的不幸者;而当他一旦忽然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给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孤鸿”尚且有关心它的人,自己则连孤鸿也不如。这里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冯浩说三四两句“凄惋入神”,也许正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而“欲问”、“不知”这一转跌,则正是构成“凄惋入神”的艺术风韵的重要因素。谢枋得说:“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叠山诗话》)这是深得诗人用意的独具只眼之评。体现了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的特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82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的阅读题

    木兰诗的阅读题   木兰诗的阅读题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的阅读题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木兰诗阅读题(一)   读《木兰诗》回答问题。   (1)概括木兰的形象特点…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8
  • 木兰诗里的互文分析

    木兰诗里的互文分析   我们知道,“互文”,即互文见义,又称互辞、互言、互见、互体、参互等,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唐·贾公彦《礼仪注疏》:“凡言‘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1
  • 将伏击孙坚的吕公刺死的是谁?

    将伏击孙坚的吕公刺死的是谁? A.韩当 B.黄盖 C.程普 D.孙策 正确答案:C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89
  • 周晋《清平乐·图书一室》阅读答案及赏析

    清平乐 周  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这是一首描写宋代读书人闲…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2
  •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介绍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叹观止。但就其题材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类:     一、借景抒情诗 &nbs…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76
  • 王禹偁《寄砀山主簿朱九龄》 阅读答案及赏析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 王禹俑 忽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 利市襕衫抛白纻,风流名纸写红笺。 歌楼夜宴停银烛。柳巷春泥污锦鞯。 今日折腰尘土里,共君追想好凄然。 【注】①诗人与朱九…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