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送严士元》阅读答案附赏析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 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本诗写景极有特色,试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2、说说 “草绿湖南万里情”一句中“情”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1)其中第一句中的“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2)作者写景调动了各种感官,使得景物富有层次感。比如首联描写“水国春寒”,阴晴不定的感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又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的看不见,“落”得听不到,如此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3)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颔联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颈联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
2、(1)前两联,“春风倚棹”“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均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偶然相遇、携手谈笑的喜悦之情(2)颈联中“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却又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蕴含其中,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3)尾联 “青袍今已误儒生”,一个“误”字,表明了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情。【答对一点给1分,三点3分】

二: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
   答案:特点是春寒料峭,阴晴不定(1分)。颔联写春天细雨湿衣,写出了寒冷(1分),颈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体现阴晴不定的特点(1分)。
(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视听结合(1分),虚实相生(1分,想象或虚写亦可)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1分)和对朋友的牵挂(1分)。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1分)。诗人借朋友传话给湖南相识的的人,自己“青袍今已误儒生”,仅仅做一员小官,耽误了自己的前程(2分)。

(4)诗中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试简要概括。
答案 (1)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2)对自己官位偏低、不被重用的现实的不满。
(5)“闲花落地”和“草绿湖南”都在写景。从表现手法上看,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请简要回答。(4分)
答案:“闲花落地”是眼前景,是实写;(2分)“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是虚写。(2分)


1.本诗颔联、颈联是写景的名句,请选择其中一联诗句加以赏析。(5分)
2.说说“草绿湖南万里情”一句中“情”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颔联:细雨看不见,看看衣服已湿,说明时间过了很久;(1分)“闲花”句既说明落花很轻,又可见作者心在叙谈而不在赏景;(1分)诗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点出细雨、闲花,笔触细腻,表明作者心目中忘了时间、天气、景物,(2分)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了作者与朋友相见的惬意心情。(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颈联:上句朋友起身告辞,诗人亲送至岸边,眼见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下渐渐远去。(1分)此句实写落日去帆之景,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仍恋恋不舍的情景。(1分)下句则点出友人所去之地。“草绿”“万里”,是想象之景,虚写想象中湖南的景物,掺杂有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2分)“万里情”直抒胸臆,惜别之情尤其突出。(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1)前两联,“春风倚棹”“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均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偶然相遇、携手谈笑的喜悦之情(2)颈联中“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却又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蕴含其中,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3)尾联“青袍今已误儒生”,意思仅仅做一员小官,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一个“误”字,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官位偏低,仕途不顺、官场失意以及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答对一点给2分,三点6分】

赏析:
首联“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阖闾城”即苏州城。“阖闾”是春秋时吴国国君。这里,写两位朋友在苏州城外江边偶然相遇,搁起船桨,在岸上携手徘徊,谈笑叙旧。时值早春,南国水乡寒意未尽,天气一儿会阴一儿会晴,变幻不定。其中第一句中的“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第二句中的“寒”字,不仅表明季节属于深秋初春,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颔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联是景联。诗人和朋友在笑谈之际,天上,飘来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微微润湿。树上,偶尔飘落几朵残花,轻轻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这里,诗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的看不见,“落”得听不到,如此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可以说,诗人在对景物的观察中,具体而微;而在描写中,精细独到,描写工细,贴切苏州景色,有见出两位久违的朋友相见而惬意的心情,郁郁惆怅孕育其中。所以,宋代范希文在《对床夜话》中评阅:“‘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措思削词皆可法也。”

颈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里是借景抒怀的“情联”。上句“日斜江上孤帆影”是实写,朋友又要告辞,诗人亲送至岸边,眼见船帆飘摇而去,在夕阳下中渐渐远去。“日斜”即太阳西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日斜”或“落日”喻指朋友间的情感深厚。或者朋友之间的情感如同红红的夕阳一样,或者朋友远去天涯,如同落日西沉,表现出伤感之情。下句“草绿湖南万里情”是虚写,紧承上句而想象。诗句中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湖南”),“绿草”表现对朋友的情感是深厚的,不能忘怀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喻示情感不断,如同芳草一样延伸。正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人刘长卿在这一联中,虽说是想象之景,却又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蕴含其中,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

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青袍”官服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儒生”指读书人。在古代一般中了秀才以上的人。“君去若逢相识问”是诗人对朋友临别是的嘱托。说你(朋友)这回去湖南,若有相识的人问起我,你就说“青袍今已误儒生”,也就是我现在还是穿青袍的小官吏。这里,一个“误”字,明显地表明了这是诗人的牢骚话,是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语。也可以说,寥寥七个字,说尽了诗人半世生涯。

总而言之,这首《送严士元》诗,以“春寒阴复晴”的南国之乡的早春之景为背景,具体描写了 “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之像,并把它们融入“草绿湖南”的写意之中。同时,实写与虚写分明,层次清楚,辞藻美丽,用词富情感化,使诗歌的审美意蕴浓厚,从而给读者以回味无穷之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83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2016语文高考考前古代诗歌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一)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 日 文 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3
  •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阅读答案附赏析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4
  • 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28
  • 陆游《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阅读答案赏析

    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 宋 陆游 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 危栈①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 面前云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 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 【注】①危…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9
  • 张渭《同王征君湘中有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张渭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2)颔联主要运用了…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8
  • 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阅读答案及赏析

    南乡子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注: ①妙手:技艺高超者。写;…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