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蔡邕听琴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蔡邕听琴

  蔡邕听琴

  牐犖馊擞猩胀┮造嗾撷伲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

  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名 ②屏 ③潜 ④却 ⑤耸然 ⑥莞然

  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牐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译文】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 这 足以称为杀心了 !”

  【参考答案】

  1.①命名? ②屏风后? ③暗暗地? ④退? ⑤惊动的样子? 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

  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

  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

  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0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宋词三百首》中唯一一首无名氏之作,写尽了单身汉的寂寞难堪

    无名氏或佚名,可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在唐诗宋词中,无名氏的作品数不胜数,虽说并非是一人所作,但如此多无名氏结合在一起也颇有分量。 这些无名氏大多是生前死后都籍籍无名之…

    2022年9月17日
    70
  •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全词翻译赏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   [出自]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7
  • 《宋史、张克戬》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宋史、张克戬》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6
  • 岘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岘山怀古·访古登岘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0
  •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古诗原文

      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   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萦回亘津渡,出没控郊鄽。   凤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   重檐交密树,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8
  • 文言文复习练习

    文言文复习练习   《劝学》   一、注音   驽马 跬步 张牙舞爪 爪子   二、解释加点词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3…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