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多读文言文会大有裨益

中学生多读文言文会大有裨益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中学生多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储备,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具体来说:

  1、学习古文语言,增强运用能力。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文约意丰,含蓄蕴藉,语言讲究推敲,注重精练,色彩鲜明,譬喻形象。像文采若云月的《左传》,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似人间来的相如赋,清新而俊逸的李白诗等。中学生经常阅读文言诗文,一些精妙的固定短语和富有哲理的句子自然会进入其语言库,潜移默化,学生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形象起来。再者,古人对待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也势必会让中学生受到影响,从而使其逐渐养成推敲词句的好习惯,说不定也会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或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这对现代汉语的写作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现当代的很多文学大家,诸如鲁迅、茅盾、冯骥才等,其作品语言的酣畅、犀利、深刻,老到,恐怕就得益于对文言文浸淫多年、始终如一的阅读爱好吧。

  2、学习古文构思,提升作文水平。古人写文章,非常重视文章的布局谋篇,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波澜起伏中见出巧妙,含蓄蕴藉中透着虚实,简约而不失谨严,质朴而不失形象。有的立片言以居要,统摄全文,如荀子的《劝学》、苏洵的《六国论》等;有的行文曲折,跌宕多姿,如蒲松龄的《促织》、司马迁的《鸿门宴》等;有的借景写情,缘情明理,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等;有的以小见大,管窥蠡测,如左丘明的《殽之战》、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古诗文给中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非常优秀的行文范例和精美的构思技巧,中学生经常阅读,自会文思敏捷,文如泉涌,久而久之,作文水平自会产生质的飞跃。

  3、学习历史文化,增加人文积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生多读文言文,能激发热爱并承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面对龟甲兽骨的精巧奇特,你能不拍案称奇?面对长城的绵延万里,你能不骄傲自豪?面对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你能不热血沸腾?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否则,像无根之草,长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育。如何理解固有文化并且继往?毋庸赘言,离不开大量的文言阅读。阅读文言文是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种手段,唯有多读,才能逐渐领悟文言文的内在魅力,逐渐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真正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把文化薪火衍递到底的责任感。高考优秀作文《赤兔之死》的小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不是得益于《三国演义》故事吗?不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吗?

  4、学习古人操行,提高道德素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古文中的先贤圣哲、至德至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大有裨益。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孔子,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韩愈;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李商隐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苏轼;从镜破不改光的孟郊到生当作人杰的李清照;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其彪炳史册、烛照千古的言行事迹,每每读来,常令人情不自禁的热血沸腾,肃然起敬,慕古人之高义,发思古之幽情,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素养在无声无息中得到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优秀文章的广泛阅读,更离不开对文言文的阅读,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审美情趣的提升方面,文言文起着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1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满江红杨花全词翻译赏析

      “委地身如游子倦,随风命似佳人薄”出自陈策《满江红·杨花》   满江红·杨花   倦绣人闲,恨春去、浅颦轻掠。①章台路,②雪粘飞燕,带芹穿幕。③委地身如游子倦,随风命似佳人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8
  • “龙在田,石屏州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龙在田传 龙在田,石屏州人也。天启二年,云南贼安效良、张世臣等为乱。在田与阿迷普名声、武定吾必奎等征讨,数有功,得为土守备。新平贼剽石屏,安效良攻沾益,在田俱破走之。巡抚闵洪学上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6
  •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的意思:人生好象随风飘入江天的白云,离别的情绪好比雨后粘满地面的花絮。 出自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1
  • 文言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文言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下面是小编为…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74
  • 《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为学一首示子侄 [清]彭端淑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88
  • 《后汉书·桓荣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桓荣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