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中考文言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中考文言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木兰诗》)“著(zhuò)”: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七年级下

  1、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zuò)”:通“座”,座位。

  2、 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3、 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4、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5、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6、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八年级上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

  4、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6、能不以游堕事。(《满井游记》)“堕(huī)”:通“隳”,毁坏。

  7、门人然烛来。(《崂山道士》)“然(rán)”:通“燃”,点燃。

  8、小麦覆陇黄。(《观刈麦》)“陇(lǒng)”:通“垄”,田埂。

  9、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零丁(língdīng)”:通“伶仃”,孤苦无依。

  八年级下

  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泾(jīng)”:通“径”,直流。 辩(biàn)”:通“辨”,分辨。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指(zhǐ)”:通“直”,一直,直接。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fǎn)”:通“返”,回家。

  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huì)”:通“慧”,聪明。

  5、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wù)”:通“无”,没有。

  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cuò)”:通“措”,放置。

  7、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lǒng)”:通“垄”,阻断交通的山冈。

  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huán)”:通“旋”,回转,掉转。

  9、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汤(tàng)”:通“烫”,用热水焐。

  10、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jì)”:通“剂”,汤药。

  1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bì)”:通“避”,躲避。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biàn)”:通“辨”,辨别。

  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dé)”: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1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xiàng)”:通“向”,从前。

  1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sì)”:通“饲”,喂养。

  16、才美不外见。(《马说》)“见(xiàn)”:通“现”,表现,显现。

  17、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cái)”:通“才”,才能。

  18、其真无马邪?(《马说》)“邪(yé)”: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9、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zhēng)”:通“怎”。

  20、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乎(yú)”:通“于”,对。

  21、莫春者,春服既成。(《论语十则》)“莫(mò)”:通“暮”,傍晚。

  2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与(yú)”:通“欤”,吗。

  23、则梦见夫人居安其身。(《订鬼》)“安(ān)”:通“按”,按着。

  九年级下

  1、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zhī)”: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pī)”:通“披”,穿。

  3、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凄凄(qīqī)”:通“萋萋”,茂盛的样子。

  4、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具(jù)”:通“俱”,详细。

  5、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zhí)”:通“值”,价值。

  6、鼎彝元赖生成力。(《咏煤炭》)“元(yuán)”:通“原”,原本。

  7、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彀(gòu)”:通“够”,能够。

  8、绿杨阴里白沙提。(《钱塘湖春行》)“阴(yīn)”:通“荫”,树荫。

  9、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阙(qūe)”:通“缺”,缺点。

  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简(jiǎn)”:通“拣”,挑选。

  1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有(yòu)”:通“又”,整数加零数。

  12、于反复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卤莽(lǔmǎng)”:通“鲁莽”,粗疏草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3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王观《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注释】 塞雁:指鸿雁传书事…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0
  • 亦步亦趋文言文的道理

    亦步亦趋文言文的道理   古人的智慧是很大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亦步亦趋文言文的道理,欢迎各位阅读哦!   亦步亦趋文言文的道理  【成语名字】亦步亦趋   原意是说,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5
  • 《王昙首传》“王昙首,琅邪临沂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ld…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5
  • 文言文《战国策苏秦为赵王使于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战国策苏秦为赵王使于秦》原文及翻译   原文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反,三日不得见。谓赵王曰:“秦乃者过柱山,有两木焉。一盖呼侣,一盖哭。问其故,对曰:‘吾已大矣,年已长矣…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99
  • 郦道元《三峡》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译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5
  •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十》文言文及翻译

      二十二日 由北城外历凤凰山北麓,经北门,二里,过黄备桥。桥架曹溪之上。西北行十里,溯溪至元口。又五里至官庄前,西南渡溪,又十里至陈坊。北渡小木桥,为曹山寺道。遂令顾仆同担夫西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