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

从文化视角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

  摘 要:试图以文化视角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文言教学中以字词、语法为主的教学状况,在满足学生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探索一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互融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文化解读;高中文言文;故事性;特殊词语

  在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字词、句式等文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较少从文化视角分析解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从文化视角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理念,试图打破僵局、有所突破。所谓文化视角创新文言文教学,指的是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常识、习俗、历史特色等内容引入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习热情。

  一、根据课文的故事性,从文化角度探究文意

  在现代文的讲解中,教师时常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而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却不敢放手一试,只是固化地按照文字意思来解读文本。其实学生因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常常会对文言文产生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结合课文的故事性,启发学生从文化角度探究文意。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历经思想的碰撞,自然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而这与新课改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

  例如,人教版《荆轲刺秦王》一课,学生对文本的故事性其实有着很强烈的探究欲望,而教师常会因为字词讲解的原因舍弃对于故事性的探究,只做简单的情节梳理。假如从文化角度创新教学,则可在基本字词梳理之后,将全文设计为两个方向供学生讨论:(1)荆轲因刺秦而死,到底有否价值?(2)荆轲在刺秦之前,一直等待的人是谁?为何等待?

  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教师不能允许学生随意联想,而应引导他们以刺秦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作为思考依据。笔者曾在教学中给予尝试,结果学生不仅表现出高度的参与性,还提出了颇多精彩的见解。摘取几例为证:(1)荆轲对刺秦准备不够充分,故其死亡带有一些遗憾和不值,且不排除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2)作为赵国使者,无论刺秦是否成功,荆轲的死都是对国家忠诚的体现。

  面对学生的讨论,笔者未给出统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完善观点,最终以千字左右小论文为形式阐明想法。如此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又弥补了以往教学中“重字词、轻文本”的遗憾。

  二、从文本中的某些特殊词语出发,以文化的角度关照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

  对一些文言课文来说,基础字词的浅显解释,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且难以帮助学生对文本完成真正的理解。若能从文本中的特殊词语、关键词语出发,加以文化背景解读,则能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含义,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就存在一个时常被教师忽略的细节。一般教师在讲解该课时,都只是在梳理线索时告诉学生蔺相如在夜晚带走了和氏璧。其实这里面隐藏了一个关键信息,即蔺相如是如何带走和氏璧的?假如王宫戒备森严,区区一个蔺相如如何能带走和氏璧?假如王宫戒备不良,又如何符合秦王身份?回看原文的表述:“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在惜字如金的《史记》中,司马迁花费不少笔墨来描写这个情节,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如果要夜送和氏璧,按照逻辑,大概有两个合理途径:第一,蔺相如有合适的机缘送走和氏璧;第二,蔺相如居住的地方,有可乘之机。第一种讨论原文丝毫未提及,那第二种假设呢?原文中有一个细节,蔺相如住的地方叫“广成传”,何谓“广成传”?课下注释给出了解释:“广成传,宾馆名。传,招待宾客的馆舍。”这样的注解完全不能解释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入文化的解读来破解谜团了。《辞源》中将“传”解释为:驿站所设的房舍以便行人休息。驿站的客舍,大概就是现在的车站旅馆,“广成”则是宾馆的名字。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也有“沛公至高阳传舍”。再如,《汉书·霍光传》中“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可见,这样的车站旅馆在秦汉时代应该是既普通又普遍的。至此谜底彻底解开,所谓的“广成传”不过是当时地位低下的使者的居住之地,这样的地方自然不会戒备森严,如此一来,就为蔺相如提供了完璧归赵的可能。而从秦王对蔺相如住所的安排,也可看出秦王并非诚心想要以城换璧。综上所述,也不难理解,机智聪明的蔺相如为何要连夜送和氏璧回国,他大概也是从这安排住处的细节验证了秦王假意换城的阴谋。

  相比传统教学中机械式引导学生了解蔺相如的机智聪明的教法,这样以特殊词、关键词进行文化探究的教法,或许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4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贾黯,字直孺,邓州穰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贾黯,字直孺,邓州穰人。擢进士第一,起家将作临丞、通判襄州。还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迁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 黯自以年少遭遇,备位谏官,果于言事。首论韩琦、富弼、范仲淹可大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0
  • 《鸭沼观荷》原文及译文赏析

      鸭沼观荷王 韬余生甫里,即以唐陆天随①而得名。天随子隐居不仕,时与皮日休唱和,自号甫里先生,尝作《江湖散人传》以见志。没后,亮节高风,里人思之不置。以先生在时喜斗鸭,有斗鸭栏,…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75
  • 《活水源记》文言文赏析

      刘基《活水源记》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79
  • 《渡荆门送别》翻译及赏析

      《渡荆门送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129
  • 《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是黄庭坚的外甥,早年作诗受到黄庭坚的影响,所以被吕本中列入《江西诗派宗社图》。但他后来极力要摆脱…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7
  • 论语十则原文及其翻译的古诗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