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技巧

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技巧

  再现情境法。

  此法适用于诗歌和写景抒情的散文。好的诗歌和散文都有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背诵时,可在脑中回忆形象和意境,如有图片的提示,效果更好。如《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记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淡薄的,这是任何人凭经验都会知道,但到底在什么情况下记忆才会淡薄下去呢?为什么有时儿时的记忆会保留终生呢?根据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那条有名的遗忘曲线上所揭示出的科学数据可以知道记忆后的二十分钟再记忆省时率为58%,反过来遗忘率是42%,由此可见初期的遗忘率是很迅速的,而在这以后的遗忘率却是缓慢的,一个月以后的省时率约为20%,即一周至一个月以后,为了恢复最初的记忆,只要最初记忆所需时间的80%。通过这个曲线,我们就会明白遗忘是在学习之后急速进行的,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要想巩固识记的成果,应在学习之后及早进行复习,特别是在识记后的一到十五天,以后再逐渐拉大复习的时间间隔。所以以下我再简单介绍几种巩固背诵的方法。

  课上提问法

  要求背诵的文章,在背后的一到两天教师可采用课上提问,具体做法有:

  个人和集体背诵;对背,即两人对面同时背诵,因有对方干扰,可锻炼学生记忆的深刻性和正确性;提背,即打哪提,从哪背,提到哪,背到哪,可锻炼学生记忆的准确性。

  默写法

  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课下默写的方式进行大范围检测,一到两个星期后可再实行笔头抽查的方法,以后再不定期地小范围检查。期中期末考试前的’复习也是一个巩固再记忆的好时期。

  课前听读法

  这也是加深学生记忆的方法之一。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朗读课文,一方面巩固背诵成果,一方面还可锻炼学生的胆量和上台说话的能力,一举三得。

  当前,我们强调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训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强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能忽视背诵这种教学方式。因为没有丰富的、熟练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就难以产生新的思维;没有丰富的、熟练的词汇就难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背诵,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学的感受力;继承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体悟民族文化的优美。通过背诵,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熟悉词汇,在平时,学生讲话和作文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文学造诣就高。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

  有则外国谚语说的好:“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可见,背诵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4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参考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参考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5
  • ●卷六十二 ◎奏议八首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   元?七年六月十六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扬州苏轼札子奏。臣已具积欠六事,及旧所论四事上奏。臣闻之孟子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43
  • 李贽《寄答京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寄答京友 李贽 “才难,不其然乎!”今人尽知才难,尽能言才难,然竟不知才之难,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幸而知爱,竟不见有若己有者,不见有称喜赞扬不啻若自其口出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6
  • 古诗文背诵初中五十篇

    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9
  • 海市蜃楼七年级文言文教学案例

    海市蜃楼七年级文言文教学案例   【我想解决的问题】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到农村学校听语文课,发现目前农村语文课堂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课教几个生字,念…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5
  • 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素材

    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素材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蒲松龄《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