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言文《马说》的教学材料

中学生文言文《马说》的教学材料

  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阳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主张,使刚健古朴的散文重新抬头,获得新生。他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魁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求任用,但均失败。后依附官僚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却(按普通的马)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 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千里马”比喻什么?“伯乐”比喻什么?食马 者比喻什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比喻什么?

  3、在文中找出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食马者”的“不知马”的表现有哪些?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统治者是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的?

  6、课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其真不知马也!

  2、千里马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祗辱于……槽枥之间”比喻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遇。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不可得”“策之……通其意”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识马)

  5、“策之……天下无马”,这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既不能识别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没。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辛辣嘲讽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4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虞孚经典文言文翻译

      【原文】   虞孚   刘基   虞孚问治生于计然先生,得种漆之术。三年,树成而割之,得漆数百斛,将载而鬻诸吴。其妻之兄谓之曰:“吾尝于吴商,知吴人尚饰,多漆工。漆于吴为上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90
  • 文言文《三国志・吴书・是仪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三国志・吴书・是仪传》原文及翻译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

    古诗文 2022年5月14日
    401
  • 送杨寘序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65
  • 苏轼《书双竹湛师房二首》阅读答案及简析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 苏轼 其一 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其二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注】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6
  • 周邦彦《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67
  •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翻译赏析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