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4、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3、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 生:使……复生

  4、惊天动地 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走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儿惧,啼告母 啼:哭着

  九、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 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十、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十一、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2、富国强兵 富、强:使┉┉富、强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劳、饿:使┉┉苦、劳、饿

  十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2、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3、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1、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动词)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

  十四、数词用作形容词

  1、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形容词)

  2、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十五、数词用作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 一,一只狼(名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5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咏怀――白居易诗词全集

    咏怀 [唐] 白居易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人…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2
  • 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20
  • “千寻下彻鱼无隐,一点高飞鹭出群”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千寻下彻鱼无隐,一点高飞鹭出群。”这两句是说,俯视碧潭深有千寻,但潭水澄澈,游鱼清晰可见;仰观天空,洁白一点,那是高飞的白鹭,在晴空显得特别明晰。写潭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76
  •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这两句是说,世俗之人对佛经中的真实道理一无所取,对那些迷信荒诞的事迹,反而津津乐道,姿意追求。以世俗人之舍本逐末,反衬超师潜心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4
  • 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朝代:五代 作者:顾敻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帷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绿荷相倚满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古诗文 2020年3月16日
    496
  • 感遇・孤鸿海上来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赏析诗一开始就以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浩大,鸿雁孤小,足已衬…

    古诗文 2022年5月23日
    30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