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文言文语言中的文字教学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文言文语言中的文字教学

  新课程的改革是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程序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其难度相对较高,教学质量偏差,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改善目前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情况,逐渐提高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质量,开展高效教学工作模式,是中职语言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门在20xx年颁布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此项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逐渐向实质性层次过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受到的影响较为深远,在教学方面遭遇的难题相对较多,尤其是在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相关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完善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质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国家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现状,制定有效的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方法。

  二、 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如何?下面是笔者就当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做了几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比较难,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在这些学生中,有大多数的人认为并不是一篇文章完全看不懂,而是对于其中的字句分析不够透彻。但是就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可能就是在于学生本身的惰性,因为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就像外语一样,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的精力,否则想学好是不可能的事。

  2.很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都是非常零散的,例如,他们有的人把一个一个词分开可以解释出来,但是把整句话连在一起就不会分析了。

  3.还有很多中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职业学校以专业课程为主而语文则列为非专业课程,在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方面的研究和投入极少甚至没有。

  4.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课堂也显得枯燥乏味。

  5.教学没有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6.很多中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职业学校以专业课程为主而语文则列为非专业课程,在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方面的研究和投入极少甚至没有。

  三、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作用,掌握中国汉语的特色,体味语言重要性,协调文言文与文字教学的关系

  首先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大家要知道,它对学生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1)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古代文化传承下来,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那么学好了文言文,对人们去解读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要知道,目前国外的学者已经在学习中国的文化了,连国外都想要研究中国的文化,作为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学好呢?

  (2)如今在这个社会,想要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一个非常好的道德品学,而学习文言文就可以使广大学子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3)众所周知,在古人的文章里,具有许多好的写作手法,值得广大师生借鉴,这样自然而然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在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中,相关的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较好地结合文言文自身的特性,利用专业方式来赏识语言文化,掌握语言中存在的基本内涵,以此来提升和增强中职学生文言文语言文字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特性分析应当是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但是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特性相对复杂,主要表现在:

  ①因为文言文语言文字的形态变化性差,语言文字的兼类情况较为常见,推广性较强。尤其是在古汉语教学范围内,其在词性活用的情况更加常见。兼类的运用比如有:市,这个词是名词,意思是聚集交易的重要市场。《说文解字》中:“市,买卖所之也。”著名乐府诗集《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这里面的市是动词,主要是做交易和买卖的意思。

  ②动词基本无时态变化情况。举例来说,造:有到和去的意思。《孟子·公孙丑下》:“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广雅·释言》中“造,诣也。”《世说新语·任诞》:“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③文言文语言文字中人称代词出现少。例如诗人李白《送友人》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一诗中没有出现人称代词,但是在其译文中会将各种人称代词体现出来。在新型的教学观念下综合性学习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学科之间,同时也综合表现在不同知识层面里面。

  在开展文言文教学工作中,若是能够充分综合汉语文学的特点来开展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则能够较好地把其体现于文言文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中,将文字教学同欣赏教学同步进行,那么即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张愈《蚕妇》中“昨日入城市”,就有人觉得其中的“市”说的是市场的意思,“城市”则表示着近义词连用。许多文字和意思必须在文言文中也逐渐被削弱。若是可以将文言文文字的兼类现象的常见性熟练运用,把“市”当做动词(做交易),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在没有进城的时候,蚕妇自身对其家人,甚至是村里其他的养蚕人没有罗绮穿的情况不熟悉吗?那个时候为什么不会出现“泪满襟”的情况?若是我们假想:养蚕人并没有掌握到这种现象确是常见现象。只有她进城“市(交易)”的时候,看到集市上卖蚕丝的养蚕人并没有穿着罗绮,穿罗绮出现在集市上的人全都不是自家养蚕的人,此时她感慨万千,才会出现“泪满襟”的现象。如此一来,此诗中的别样意境和感情才会得以体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6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释秘演诗集序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54
  • 童裳亮《海洋与生命》的原文阅读

      浩瀚的海洋   站在祖国的海滨,观赏一下海洋的景色吧。辽阔的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澜,在金色的阳光下,像无数面银镜在闪闪发亮,海渐远,天渐低.海洋在远方和蓝天相接。   翻开世界…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78
  • 文言文中考考点

    文言文中考考点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3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04
  • 鹦鹉曲 四首

    山亭逸兴嵯峨峰顶移家住[二],是个不唧口留樵父[三]。烂柯时树老无花[四],叶叶枝枝风雨。[么]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五]。 农夫渴雨年年牛…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5
  • 余幼时即嗜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余幼时即嗜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8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