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一些语文老师感到烦心的事,因为耗时长、收效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普遍低。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我校《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我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积淀较为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现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谈我在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具体做法。

  1.练就“熟读功”。熟读成诵,做到文章内容了然于胸。对高一学生而言,虽然初中阶段已学习了不少文言文,现阶段学习的文言文内容也比较浅显,可因为每一课涉及的背景知识、文言文知识较繁杂,再加上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不够清楚,以及对语法知识的畏惧,学生往往在没有熟读课文的前提下,会一头扎进上述知识点的泥淖里,所以每学一课都成了一次痛苦的折磨。根据我多年教学文言文的经验,认为熟读成诵后再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文言文单元时,先对每课做正音范读。在学生反复练习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熟读成诵。早自习课就是朗读和背诵两件事,每堂课也是由大声朗读课文拉开序幕。久而久之,学生对要学习的文言文已经非常熟悉了,熟悉了便亲近。真正学习时,好多学生都已经能背下来了。如我在教《游褒禅山记》时,一个月前学生就已经在天天读了,学习课文时约一半的学生都能背诵全文了。因此,我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背诵全文第三段,然后顺势让学生思考探究: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内容上有哪些前后照应之处?学生很顺利地就找到了互相照应的词句,兴致高昂,学习热情高涨。于是我笑眯眯地问学生: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观点?学生经过一番寻找后开心地答:“尽吾志。”因为作者说了“尽吾志”则可“于人无讥”,“于己无悔”。学生概括得快和准令我吃惊。“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尽所能熟读课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一定会降低。

  2.做足“时间功”。利用边角余料时间,介绍相关的`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文本涉及到的文言知识,消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这部分知识我基本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前完成。存在问题可利用早自习读书前或午读时间进行解决。尤其是文化常识部分,可以有意识地系统介绍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各朝代的政治、文化名人及其政治、文学主张。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已有的文化积淀可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稍加点拨,学生对于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具体内容就会得心应手。如了解《游褒禅山记》是作者1054年辞官途中游览褒禅山后追记而成,阐述了实现伟大理想、成就事业所需要的条件。正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就明白了这篇山水游记不同于以往学过的山水游记的原因。再结合王安石1061年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变法过程中虽历经磨难,却保持百折不挠的精神,也就可理解了。对于文言知识,这是学生们最发憷的地方,虽然只有基本的五类,但涉及的内容多,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分类学习,然后回到文本,结合上下语境,就能准确理解文意进而推敲其深意了。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中的“其”代指自己。就是说我后悔自己随众人出洞没有游览尽兴,从而引出后面关于“志…‘力…‘物”的阐述,然后得出观点。所以提前突破文言知识,然后再回到文本比随文识记文言知识更有效。因为繁杂的文言知识融入课文解析时,会让学生有信息量太大之感,畏难情绪油然而生,而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提前解决,学生会觉得知识点相对集中,便于记忆,再回到文本则有利于巩固。

  3.做好“备课功”。“备课功”最要紧的是根据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整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在学习《游褒禅山记》过程中,当学生完成上文中的探究:找出作者的第一个观点后,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第一段和第四段在内容上又有哪些照应?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观点?很快,学生就由山名到仆碑,找到作者“深思而慎取”的观点。两个环节相比较,则得出“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在这些探究的基础上,我接着问了第三个问题:这两个观点彼此间有联系吗?学生这才恍然大悟,这两者之间还有关系呢。细细思考、交流后得出:“尽吾志”是在“深思而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尽吾志”反过来又能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三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内容、写法清清楚楚。一节课张弛有度,学生反响很好,我也特别满意。

  在课题引领下,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校课题组的每位老师都初步积累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每周的教研组会上汇报进展,交流做法,老师们都感觉受益匪浅,并愿意长期为此付出努力。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的路上思路再新一些,眼光再长远些,步子再迈大些,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一定会更加“有效”,甚至“高效”!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7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明史・刘基传》

    原文: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78
  • 《明史·凌义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凌义渠,字骏甫,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知无不言。三河知县刘梦炜失饷银三千,责偿急,自缢死,有司责其家。义渠言:“以金钱殒命吏,恐天下议朝廷重金,意不在盗也。”帝特…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08
  • 《新城道中二首》

    苏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①。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 煮葵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 溪边委辔…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2
  • 苏轼《六一居士集》叙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六一居士集叙  苏轼 夫言有大而非夸,达者信之,众人疑焉。孔子曰:“天下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孟子曰:“禹抑洪水,孔…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5
  • 中考语文寒假专练:往年课外文言文考题

    中考语文寒假专练:往年课外文言文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3
  • 陌上花·有怀

    朝代:元代 作者:张翥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关山梦里,归来还又、岁华催晚。马影鸡声,谙尽倦邮荒馆。绿笺密记多情事,一看一回肠断。待殷勤寄与,旧游莺燕,水流云散。满罗衫是酒,香痕凝…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6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