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

  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注释

  一、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只是。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以,凭借,因为。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

  7、食: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露。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道:正确的.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之:补充音节,不译。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二、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四、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驾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用鞭子打马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无意义

  七、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鞭策,驱使。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八、特殊句式

  1. 其真无马邪? 反问句

  2.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省略句

  4.策之不以其道 省略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7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黄宗羲《胡玉吕传》“距余居数里,有双瀑之胜”阅读答案及翻译

    胡玉吕传 [清]黄宗羲 距余居数里,有双瀑之胜。荒山穷谷,鲜游人之迹。余幼时见有《游双瀑诗》题于古庙者,其姓氏“胡廷试”,初不知为何许人也。长而习场屋之文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5
  • 南史卷五十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约十三而遭家难,潜窜,会赦乃免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 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81
  • 记忆的意思解释 记忆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记忆的意思: [jìyì] 1.对认识过的事物能够回忆。 2.心理学范畴。指人对经验过的事物的一种反映,包括识记(对当前事物的认识并记住)、再认(该事物重新出现后能够认识出来)和重…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6
  •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的意思: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这两句写诗人与元大分别离开广陵后,心情很悲伤。船开行了,不时回头望着广陵…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2
  • 描写思念亲人的古诗词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4
  • 《文心雕龙·体性》文言文

    《文心雕龙·体性》文言文   《文心雕龙·体性》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