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

  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注释

  一、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只是。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以,凭借,因为。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

  7、食: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露。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道:正确的.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之:补充音节,不译。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二、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四、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驾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用鞭子打马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无意义

  七、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鞭策,驱使。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八、特殊句式

  1. 其真无马邪? 反问句

  2.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省略句

  4.策之不以其道 省略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7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秦妇吟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借…

    古诗文 2020年3月5日
    839
  • 修始滁州文言文翻译

    修始滁州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7
  • 《六国论》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51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译文】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38
  • 简单的《雁冢》文言文翻译

    简单的《雁冢》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向来是语文考试的重难点,下面是简单的《雁冢》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无锡县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78
  • 文言文训练《王及善传》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训练《王及善传》及参考答案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