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

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初中几个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三、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BR>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老师笔记《初中几个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以

  四、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五、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7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代写问答类型的诗词大全

      崔颢的组诗《长干曲》先写女子的问: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 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后写男子的答: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02
  •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全诗赏析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出自]  北宋  苏轼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歌管…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74
  • 《明史·陆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95
  • 文言文励志的名言警句

    文言文励志的名言警句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小编整理的励志的名言警句,供参考!   励志的.名言警句1  1、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42
  • 洪迈《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rd…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8
  • 《甘肃参将李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甘肃参将李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甘肃参将李璇,自称李半仙,能视人一物,便知休咎①。彭芸楣少詹②,与沈云椒翰林③同往占卜。彭指一砚问之。曰:石质厚重,形有八角,此八座象也。惜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