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拟古(其七)》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诗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答:开头两句写出了春天黄昏的美景:天空晴朗、春风和煦、暖意袭人。为后面佳人的出场和感叹烘托了氛围,做了铺垫。(4分)

(2)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析。(4分)
答:作者通过佳人之口,表达了对美景易逝、盛年难再的感慨。前两句借“云间月”“月中华”两种自然景物,形象地表明世间美好事物不会永驻;后两句直抒胸臆,用“岂无”“当如何”等词语,表现诗人对岁月不待、人生易老的无限感慨。(4分)

3.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见的字眼,却显得新鲜有味。试结合诗句赏析。
【参考答案】“扇”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熙的特点,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构画出一幅春意融融、沁人心脾的浴风图。
4.“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冷语刺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中的“刺骨”之痛。
【参考答案】“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诗人借对花月的嗟叹,抒发了华年易逝、好景不长的感慨。这种人生无常的无可奈何的喟叹让人有刺骨之痛。(意思对即可) 


1.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见的字眼,为什么却显得新鲜有味?(6分)
2.请你简析“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5分)
参考答案
1. 扇,shān,动词,摇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1分)春风摇动扇子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送来;(1分)“扇”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煦的特点,(1分)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1分)传达出心旷神怡之感,(1分)读来格外亲切,显得新鲜有味。
2.“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2分)诗人借对花月的嗟叹,抒发好景不长、华年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3分)

【注释】
①扇:用作动词,吹动。扇微和:春风吹拂,天气微暖。
②佳人:美人。美清夜:爱清夜。达曙:到天明。酣:酒足气振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美人喜欢这清静的夜晚,通宵喝酒唱歌。
③歌竟:歌唱完了。此:指下文四句歌辞。持此:仗着这支歌曲。感人多:十分动人。这两句是说美人唱完歌便长声叹息,这首歌极其动人。
④皎皎:光明的样子。灼灼:花盛的样子。华:同“花”。
⑤一时好:一时之美好。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这句和下句是说月和花美在一时,不能长久。

【参考译文】
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

【赏析】
这首诗拟的是古代那些表现“美人迟暮”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古诗”中有,不过,对照起来,拟的更像曹植的《杂诗》“南国有佳人”之类。
诗写的是佳人在春天的一个“日暮”和“清夜”的感触。日暮的景色很美,天空万里无云,显得何等澄澈;春风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地送来,叫人感到多么舒适。
面对如此景色,自然使人为之心旷神怡,而春风又似乎对人特别有情,殷勤地传布着“微和”,显得人情物态极为融洽。“日暮天无云”,即目生情,出语清新自然,“春风扇微和”,“扇”的拟人,“微”字的体贴,都富于情意。这是“日暮”。“清夜”的景色又将如何呢?天色、暖意当亦如之,而后面又补写了“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显出更是花好月明,景色就更加迷人了。“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佳人喜爱这清夜,彻夜酣饮,唱歌直到天明。“佳人”,美人,富于青春活力的女子,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自然激发了她的生活热情,激发了她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她的“酣且歌”,是对春景的陶醉,也是对人生的陶醉。上面的写景抒情,写日暮景包含清夜景,而“美清夜”又暗含日暮,清夜景又见于后幅,用笔错落互见,不同于靖节惯常的平叙,赏者当有会于心。
后幅是乐极悲来。“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竟”者歌终也,“持此”犹得此、对此之意。大凡人们面对美好的事物,常常是爱之又惟恐失之,如此春夜,真叫人喜不自胜,但转念一想,它又能存在几时?佳人还会想到: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芳颜清歌又能否得到世人的赏识?这就是“持此感人多”的种种复杂意绪,“此”即良辰美景之谓也。下面四句或谓即佳人歌唱之辞,而理解为歌竟时的自言自语(即叹息之词)似更贴切。状“月”前用“皎皎”,又以云来烘托;状“华(花)”用“灼灼”形容,又衬以绿叶。这是多么美好,真是花月交辉啊。春夜越美,春夜在她的印象中越好,就越能反跌出她的惶恐、她的失意、她的焦虑。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话语似不甚峻切,内在的情感份量是不轻的。曹植“南国有佳人”后幅是:“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作者代佳人说出心中的苦悲,这里是以佳人之口自传心曲,益显意深情婉。
这首诗也是一篇寓言体作品,“佳人”显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诗中“美人迟暮”之感,正见出他某种用世之情。组诗《拟古》作于靖节晚岁,这可见作者身处易代之时,也并未忘怀世事,失去生活的热力。钟嵘在《诗品》中举此诗以为别调,评云:“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认为此诗不是一般的“田家语”,也就是说它似乎别有寄托;认为此诗并非“质直”,而是辞采华美,这在靖节诗中确不多见。写“佳人”云云,全部陶诗一百二十多首,也只有这一篇。至于方东树说此诗“情景交融,盛唐人所自出”(《昭昧詹言》),正可作“风华清靡”一语的注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9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中的对偶句

    木兰诗中的对偶句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木兰诗中的对偶句!   木兰诗中的对偶句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7
  • 2016年中考古试试题《登幽州台》阅读答案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6
  • 秦观《临江仙》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临江仙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此词是秦…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9
  • 晁盖等人投奔梁山,王伦拒绝他们入伙,后来火并王伦的是()

    晁盖等人投奔梁山,王伦拒绝他们入伙,后来火并王伦的是() A.吴用 B.武松 C.李逵 D.林冲(正确答案)

    题库 2022年9月8日
    84
  • 王勃《别薛华》阅读答案及简析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61
  •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事物特有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