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咏史》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咏史
[唐]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藩镇割据厉害,朝廷采用求和政策。
(1)这首诗整体上所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作者是如何展现他讽今的写作目的?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借古讽今。设喻皇帝做出英明的决断,要重用贤臣,不要一味地屈辱求和。
(2)首联开门见山,指出和亲是历史上最拙劣的政策。颔联写和亲的实质就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于妇人之手。颈联确切无疑地指出和亲政策不能打败敌人。尾联则以问句形式说明为君主定下和亲政策的不是忠臣。诗人就是这样一步步表明求和政策的失误的。

参考译文
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赏析: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往往借古讽今,本诗也不例外。全诗纯是议论。首联是说,汉朝历史上,在对外关系上,采用的最低劣的外交手段就是和亲。颔联指出称之低劣的原因:治理国家固然要依靠明主,可是把国家的命运完全托于妇人之手,实在不是治国之本。颈联的意思是,怎么能女色送给敌人,以此乞求国家的安全?它以反问的方式指出和亲政策其实没有多大用处。句中的“玉貌”指女色,“将玉貌”就是献出女色。“拟”意为打算。“静胡尘”是说使胡尘静止不动,言外之意是使敌人安静下来,不再进犯。尾联的“千年骨”代指已逝的古人们。这两句对历史上的臣子们提出了质问:你们到底谁才真正是辅佐君主的忠臣呢?言外之意是,你们都不是忠臣。更具体一点说,凡是主张和亲的臣子,没有一个是忠臣。

这首诗大概是诗人当国家危难而采取求和政策之时,感到痛心疾首,所以借古讽今,一方面希望皇帝重用贤臣,不要一味屈辱求和;一方面希望做臣子的不要再出求和这种馊主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1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阅读答案附赏析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8
  • 张镃《满庭芳•促织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满庭芳•促织儿 张镃② 月洗高梧,露淳幽草,宝钗楼③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54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方法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方法 1.读题目。题目是 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7
  • 萨都刺《秋夜闻笛》阅读答案

    秋夜闻笛 [元]萨都刺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萨都剌: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9
  • 李爽《芳树》阅读答案赏析

    芳 树 南北朝  李爽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注] ①诗人李爽作此诗时在代州…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43
  • 王又曾《经天姥寺》阅读答案及解析

    经天姥寺 (清)王又曾 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 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 禅榻茶烟成夙世,天鸡海日又春风。 回头却忆十年梦,梦与山东李白同。 (1)诗歌前两联是怎…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