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阅读答案附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释】
⑴南谷:地名,在永州乡下。
⑵杪(miǎo):树木的末梢。孙觌《西山超然亭》:“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引申为年月季节的末尾。杪秋:秋末,深秋。
⑶幽谷:深谷。《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⑷疏:稀疏。寂历:寂寞,寂静。韩偓《曲江晓思》:“云物阴寂历,竹木寒青苍。”孔平仲《深夜》:“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⑸微:指泉声细微。

(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
(3)前三联写了哪些意象?用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4)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怎样紧扣“秋”字写景的?请试作分析。(3分)
(5)这首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霜露浓重,黄叶满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深秋景物的特点。
(2)①落寞、孤愤(或"旷达""无奈"等)。②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化用典故,直抒胸臆。
(3)前三联运用“深秋、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意象,描写了荒寂、清冷之景,烘托了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
    其二,从诗词所用的对比手法中去把握情感。对比修辞的运用,可以鲜明表达作者的情感取向、褒贬色彩。
(4)抓住秋天的典型意象描写秋景:黄叶满地,古木萧瑟,寒花凋零,幽泉断断续续。突出秋天凄寒荒寂的特点。
(5)诗人借用典故表面是自觉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其实是故作旷达之语,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孤独忧愤的心情。

二:
(1)诗中的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中的意象来分析。(4分)
(2)有人评价此诗表现“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的思想,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3.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秋色?(2分)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4分)

答案:
(1)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冷清、衰败 、荒寂的荒村景象(2分)。处处围绕一个“荒”字,描绘出一幅荒凉凄清的画面:经霜袭击的树叶在变黄,在瑟瑟秋风中孤独地飘落,溪上小桥铺满枯叶;荒村除古木之外,一无所见;耐寒的山花疏疏落落;幽深的泉水在深秋时节也时断时续,只剩一线。(能结合“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幽泉”等意象分析,2分)
(2)诗人借山水排遣谪居生活的郁闷之情,希望忘却得失恩怨、是非荣辱,但这种宁静、淡远又与诗人的理想、追求相矛盾,所以用无“机心”表现“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的思想(1分),闲静中深蕴(2分,或:孤愤,忧愤,幽怨,抑郁。无奈)。
3.霜露,黄叶,寒花。(对2点得1分,对3点得2分)
4.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2分)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1分);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1分)(如果答"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表达诗人沉浸在自然景物之中,忘却了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的旷达之情",也可得1分)

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秋的一首山水诗。此诗再现了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上所见的景物,写得清朗疏淡,景情交融。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杪,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像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1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韩愈《夜歌》阅读答案

    夜歌 【唐】韩愈 静夜有清光,闲堂仍独息。 念身幸无恨,志气方自得。 乐哉何所忧,所忧非我力。 1.结合首句,试分析此诗是如何体现“闲”的?(5分) 2.结…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6
  •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50
  • 孟云卿《寒食》阅读答案及赏析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74
  • 汤胤绩《浣溪沙》阅读答案

    浣溪沙 汤胤绩(明) 燕垒雏空①日正长,外残雨映斜阳。鸬鹚晒翅满鱼梁②。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③。 【注】①燕垒:燕窠。雏空:谓乳燕已经长成,飞离燕窠。②…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4
  • 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阅读答案及赏析

    日游张提举园池 徐玑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 晚来歌吹起,惟觉华堂深。 1.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入诗?意境有哪些特点?(4分) …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0
  • 陆游《好事近 湓口放船归》阅读答案及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