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早秋山居》阅读答案附赏析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1.写出体现“山居”生活时间推移的语句觉寒早→霜气晴 →      →       (2分)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颈联。(2分)
3.作者向来是以辞藻华丽见长,而本诗却以朴实的语言写寻常景物,达到了“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效果。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词句评析这一语言特色。(4分)

参考答案:
1.窗有日(1分)夜泉清(1分)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衬无声)(1分)通过描绘“果”飘落,“猿”经过,“鹿”行走动态的景物,反衬山居之地的清幽寂静。(1分)
3.同意,浅显朴实的语言寓有深意;(1分)如“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用枯树、红日、池水这些平常的景物,朴实的语言巧妙地写出有、无都不是恒久不变的,应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物;(2分)表现出山居生活的惬意和情趣。(1分)
不同意,语言并非朴实,而是有雕琢的,在选词上很讲究;(1分)如:“凋”、“满”、“静”、“清”等形容词的精心选用,描绘了早秋山林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突出了清冷寂静的特征;(2分)表现出作者心灵的澄澈和清远。(1分)

赏析: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哥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果落”、“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21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贺铸《鹧鸪天》阅读答案及赏析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7
  • 辛弃疾《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阅读答案附赏析

    鹊桥仙 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这首…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3
  •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2
  • 司马札《宫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宫怨 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1.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七言绝句   &…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0
  • 李正封《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阅读答案

    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李正封① 竹柏风雨过,萧疏台殿凉。 石渠②写奔溜,金刹照颓阳。 鹤飞岩烟碧,鹿鸣涧草香。 山僧引清梵,幡盖绕回廊。 【注】①李正封,字中护,陇西(今甘肃临洮)人…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0
  • 木兰诗的愿是什么意思

    木兰诗的愿是什么意思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解释:愿,希望。全句意思是: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