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谈《秋晚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秋晚书怀
高士谈①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
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②。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注: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1.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做赏析。(4分)
2.诗作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比喻,“孤鸟”比喻淹留金国的孤独的诗人自己。拟人,赋予鸟以人的情感“愁”。用典,“断槎”妙用典故,这不再如期而来的木筏子,比喻与故国隔绝,无法归回。反衬,以天空的广袤衬托飞鸟的孤单。寓情于景,作者的漂泊无依、思念故国之情寄托在广袤的天宇中一只孤飞的鸟儿之上。(每答一点并言之成理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2.岁月流逝,对自己行将干枯的伤感;有国难归的孤寂无奈;对故国家园的无尽思念。(2分)
首联借肃肃秋风,荒荒寒日渲染出一片晚秋萧条景象,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切的感情基调。颔联以“老松”“寒菊”自喻,写自己已风烛残年,行将干枯。颈联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故国难归的孤寂伤感。尾联写鸟儿尚有巢,而自己却只能孤独的羡慕它们,抒写了无尽的对故园的怀念之情。(2分)(能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秋晚书怀》是一首触景生情,怀念故国的五律。
首联发句即照应题目。以“肃肃”形容秋风强劲肃煞,以“荒荒”摹拟寒日暗淡无际,一片晚秋萧条景象。“肃肃”,象声词。
颔联以物自喻,写自己风烛残年,犹如经岁的老松霜叶,又似秋节后枯萎的菊花,行将干枯。
颈联二句先写晚秋时节,一反“天高任鸟飞”的秋高气爽,而断言“天阔愁孤鸟”,一个“孤”字,可使鸟愁天阔。“江流”句妙用典故,因“断槎(chá)”这不再如期而来的木筏子,比喻与故国隔绝,无法归回。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尾联写鸟儿尚有巢,同类相呼急,而自己却孤独地一个人站立在晚秋的斜晖中,羡慕它们。抒写尽对故园的怀恋之情。
作者借景书怀,将自己的风烛残年与晚秋的松菊、孤鸟,江流、断槎诸事物联系在一起,更显得愁思深沉悲切。同其《秋兴》、《不眠》诸诗对读,无不贯穿着一股悲凉之气,令人不忍卒读。

作者简介
高士谈(未知—1146),字子文,一字季默,小涧镇人。南宋著名诗人。1125年(宋宣和九年)任忻州(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后出使金国,被金留,官至翰林院直学士,为推动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著有诗集《蒙城集》等。《中州集》亦载有其诗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3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诗经励志名句

    诗经励志名句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5、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6、死生契阔…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59
  • 高启《咏梅九首(其一)》郑燮《山中雪后》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咏梅九首(其一) 高启 琼姿只合①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②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山中雪后 郑燮 …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62
  • 木兰诗中描写营地空寂

    木兰诗中描写营地空寂   木兰诗中描写营地空寂的句子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木兰诗中描写营地空寂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0
  • 陶渊明《拟古(其七)》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诗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怎样…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6
  • 木兰诗中什么地方详写

    木兰诗中什么地方详写   木兰诗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是详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详略分析:   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的准备——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8
  • 对诗经采薇的读后感

    对诗经采薇的读后感   我的感受大致与王崧舟对钱师课的评价相同:教师不动声色,学生渐入佳境,诗经采薇读后感。   那天我坐在最后一排,看见大屏幕里的他理着平头,架着眼镜,有着男子将…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