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真《菩萨蛮 玉京人去秋萧索》阅读答案及赏析

菩萨蛮
(南唐) 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1.从体式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小令 B.单调 C.中调 D.长调
2.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梧桐叶落可以感受到凄凉氛围。
B.月之圆满与人事的不圆满形成对照。
C.词人思念心切所以捣砧时声音急促
D.眉黛紧蹙似远山,透露出内心愁绪。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结尾画线句。(4分)
参考答案
1.A
2.C
3.从意象、情景关系、拟人、人格化等角度答题。如诗人采用移情的写法,芭蕉本来是植物,感觉不到天气的寒冷,这里写芭蕉顿生黄昏到来时的寒冷,写出抒情主人公心绪的悲凉,使无情之芭蕉赋予人的情感,微妙而耐思,辞婉而情深,令人回味无穷。


1.“萧索”二字是此篇眼目,请就此结论简要分析。(6分)
2.简析“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两句的手法及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要点:(1)一语双关,既是景语又是情语(2分)+结合诗文略作分析(2分);(2)奠定全词凄冷低沉的基调(2分)
示例:(1)一语双关,既是景语又是情语。(2分)喜鹊飞起梧桐树叶簌簌飘落,静寂(沉寂)冷清;明月清辉之下,梦圆却现实孤寂;室外的芭蕉在夜色中寒意萧索。词人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内心的凄苦与思念(2分,结合两处即可)。
(2)奠定全词凄冷低沉的基调(2分,基调不具体只给1分)由人去秋意萧索开篇,全词都笼罩在瑟瑟寒意之中。

2. 要点:从以下几个角度作答:情景关系、比喻(或细节描写)、移情(或拟人修辞)。答案要3选2。
示例:1“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这两句融情于景(情景双写)(1分),室内女子黛色如远山的眉间攒聚着思念与哀怨,室外圆月清辉之下芭蕉也觉瑟瑟寒意(1分)。抒情婉转而深切,凄冷之境直入人心(1分)。比喻(或细节描写)、移情(或拟人修辞)其中任一(2分)
示例:2比喻、移情(2分)把紧蹙的黛眉比作攒聚的远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思念与哀怨(1分)。把人的情感移用到芭蕉之上,含蓄而深远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心绪的悲凉(2分)。
示例:3细节描写、拟人修辞(2分)。眉黛远山攒,一个细节描写把思念与哀怨凝聚在了攒簇的秀眉间(2分)。用拟人修辞使无情之芭蕉赋予人的情感,表现抒情主人公心绪的悲凉(1分)。

赏析:
这是北宋初年广为流传的一首词,笔致工巧,深婉动人,尽极抒写一位温柔多情、敏感娴静女子之念思之情,陈廷焯评赞该词:“如怨如慕,极深款之致。”据阮阅《诗话总龟》等书记载:“南唐卢绛病痁(shān,疟疾),梦白衣美妇歌曰:‘玉京人去秋萧索’云云。”给这首词蒙上一层迷离恍惚的神秘色彩,世称为“鬼词”,可见人们对其喜爱之极。上阙首句“玉京人去秋萧索”,点明亲人远去京师,春去秋至而音信全无。“画檐鹊起梧桐落”,鹊起不顾,进一步暗示亲人一去杳然;庭院阒寂,怅然失望,梧桐叶坠之声亦清晰可闻,怀想之深,立见。“欹枕悄无言”,夜不安寐,欹枕无言,用动作表现心理,形象而又委曲。 “月和清梦圆”,梦里依稀与亲人团聚。词人把梦中团聚与中天月圆巧妙地交织一起,“圆”语双关,圆而不圆,梦境与现实、月色与人事两相反衬,思念之情愈婉愈深。“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前后倒装。“甚处砧声急”,深夜里不知什么地方响起阵阵捣衣声,把人从朦胧的睡梦中惊醒。“甚处”表明砧声从很远处传来,时断时续,并不太响,也符合乍醒恍惚情态。这种响声亦把人惊醒,说明睡得不安稳,夜之冷清更甚,“急”未必实写砧声矣。“背灯惟暗泣”,梦断神伤状。眼前冷寂,梦中欢聚,两相衬照,益发伤神怅惘,岂不柔肠寸断、哀泣不止呀!一“暗”字,心中哭泣,为伤感之最。“眉黛远山攒”,接“背灯暗泣”,给伤心之极攒蹙秀眉一特写,更将满膺思念、一腔哀怨,无法释怀而凝结于眉间黛远。末句“芭蕉生暮寒”宕开,以景收束。“芭蕉生寒”凄冷之切,寒气直沁人心里,又不说破,辞婉情切,令人哀怨无端,为以景结情之妙笔。此词上下两阙各用两仄韵、两平韵,平仄传递,情调亦由紧促转为低沉,与词意的转进相谐和。结构上一句景,一句情,间或情景双写。在情与景的相映、相生、相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婉曲而深切地袒露出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34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李昌符《边行书事》阅读答案

    边行书事 【唐】李昌符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汾阳①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注】①汾阳:指汾阳王郭子仪。他曾单骑入回纥营,与回纥…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2
  • 木兰诗里面的顶针句

    木兰诗里面的顶针句   【文章导读】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7
  • 红孩儿的父亲是谁?

    红孩儿的父亲是谁? A.青牛王 B.牛魔王(正确答案) C.铁扇主人”

    题库 2022年9月10日
    98
  • 木兰诗中所有的反问句

    木兰诗中所有的反问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中所有的.反问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木兰诗中反问句: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2
  • “方颐大口,碧眼紫鬓”描写的是谁?()

    “方颐大口,碧眼紫鬓”描写的是谁?() A:虞翻 B:鲁肃 C:张昭 D:孙权(正确答案)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83
  • 黄之隽《好事近》阅读答案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背绿痕皴段,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⑴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